广汽集团吴坚:以科技创新赋能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
7月30日至31日,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就广汽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战略思考进行了分享。

吴坚指出,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广汽集团以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双轮驱动”为指引,制定了新能源技术发展规划,打造了一系列标杆技术。同时,致力于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引领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绿色、便捷的出行体验。
构建特色体系 凝聚创新合力
广汽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大V字”研发体系,形成了从技术创新(0-1)到平台化延展(1-10),再到产品落地(10-∞)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广汽集团广泛结盟创新伙伴,携手科技企业、高校智库、供应商等,共同构建全球创新生态圈,如通过石墨烯电池技术孵化相关企业,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同创立星河智联,基于飞行汽车创新成果孵化高域科技等。
夯实人才基础 驱动成果转化
人才是创新的基石。广汽集团构建了“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创新性地实施“328”核心技术人才工程,将关键技术领域学科和核心人才团队纳入其中,着力打造30名领军人才、200名精英人才以及800名骨干人才组成的“金字塔”型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并由首席科学家领衔攻关“技术山头”。凭借这一体系,广汽集团已顺利完成300余项科研课题,并成功转化450余项科研成果。
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据吴坚介绍,广汽集团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广汽基于全新的EEA3.0电子电气架构,高度整合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智能化功能。EEA3.0架构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支持L3有条件自动驾驶和L4高度自动驾驶,采用车路云一体化设计,结合数字云和三个核心计算集群,具备软件定义、整车高效OTA等特性。该架构通过强大的云服务和可靠的操作系统,可在座舱内流畅运行组件自定义、HMI交互、沉浸式桌面、无缝切换及导航等功能。
同时,广汽集团高度重视消费者体验,在AI+汽车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年初,广汽集团将自主研发的大模型与讯飞星火、DeepSeek等行业大模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多模态交互、情感化服务等四大能力,实现了消费者用车时“可见即可用、可见即可问”的智能体验。
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广汽集团作为国家首批获得L3上路许可汽车企业,已经实现城市领航辅助NDA的全国覆盖,并通过人工智能大幅提高场景体验,L4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多个城市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营。
低碳化领域:多元路径助力绿色转型
在低碳化领域,广汽集团将环保创新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积极探索多元化技术路径。在低碳动力方面,通过碳中和技术,构建全新的动力系统。在替代能源尤其是零碳燃料领域,氢燃料电池及氢发动机系统已完成示范运行;此外,广汽自主研发了140kW氢燃料电池电堆,实现了大功率燃料电池的相关技术突破。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海绵硅负极电池已实现量产,新一代电芯已完成400Wh/kg电池的研发,并力争在2026年实现上车搭载,同时团队正致力于降低成本。
此外,在底盘技术领域,广汽集团拥有多项自主科研成果,包括电动转向、动力协同控制系统、电磁主动悬架研发以及智能越野功能开发等,这些创新成果将逐步应用于新产品中。
技术跨界拓展 探索新兴领域应用
据吴坚介绍,广汽集团正将汽车技术扩展到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广汽研发的多旋翼、复合翼飞行汽车均已实现首飞,并获取特许飞行证,2025年7月24日GOVY AirCab首台样机成功交付;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4月12日广汽科技日实现全场景现场动态演示,第二代轮足式人形机器人正面向产业化目标推进各行业场景应用。接下来,下一代动力电池将提升飞行汽车的续航能力,而车规级3588芯片可用于人形机器人,并以较低成本支持立体出行和银发经济。
吴坚表示,广汽集团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做强民族品牌,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为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