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十四五”末,亦庄新城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将突破3000亿元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日前,北京亦庄发布《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计划到“十四五”末,亦庄新城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介绍,《措施》针对企业最关心的经营成本高、新产品推广难、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12条支持举措,包括加强企业培育、开放全域场景、完善产业生态、加快产业聚集等方面。
以加强企业培育为例,《措施》明确,积极培育信息、科技、商务、产业金融、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等行业企业,落实国家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积极支持企业“小升规”“规做强”,对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和增速达到“小升规”“规做强”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
在开放全域场景方面,《措施》明确,制定并定期发布龙头企业和政府采购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支持采取“揭榜挂帅”方式,面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高端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用户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对于提供“首方案”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
在支持智改数转方面,《措施》明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应用新技术,支持开发应用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对设备及改造所必需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总投资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伊元甲还介绍了北京亦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的建设情况。今年年初,北京亦庄获批全市面积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涵盖国家信创园、光机电一体化基地、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等多个产业集聚区。获批以来,经开区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发挥市区两级政策叠加效应,在资金方面,对示范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共性产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低效楼宇改造项目、老旧厂房改造和产业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给予市级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最高支持5000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示范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贡献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30%,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950亿元,增长8%。今年还有7家企业获批首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未来,北京亦庄将打造数实融合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商务服务高地、产融互促高地、智慧物流高地,努力建设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