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在南部新城挂牌

查股网  2024-07-04 05:56  新城控股(601155)个股分析

转自:南京晨报

大会现场。

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智能塔吊,全省首台5G远程驾驶智能塔吊和空中造楼机,首次成体系应用成型钢筋骨架技术……自2022年底南京成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智能装备和新技术在项目中落地应用。7月3日下午,南京市智能建造工作推进及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南部新城开幕,大会发布了全国首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并宣布成立南京市智能建造产业协同发展联盟。

全国首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正式在南部新城挂牌

会上,全国首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正式在南部新城挂牌。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功能板块,南部新城承担了大量新技术、新场景的试点和示范建设,是住建部BIM和CIM双试点片区,是江苏省综合管廊试点、海绵城市试点,也是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江苏省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南部新城有5个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其中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工程已顺利竣工验收,大明路东侧居住社区中心建设工程、富华路两侧教育配套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冲刺封顶阶段。

据悉,富华路两侧教育配套建设工程项目还于2023年入围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其亮点为全寿命周期网络动态监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1385平方米,采用组合成型钢筋技术、装配化装修等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充分运用南部新城智慧工地平台,将智慧工地硬件设施连接至网络终端,实现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网络动态监管。同时,项目拟使用地坪机器人,提升了项目施工的品质和效率。

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北邻汇秀路、东接承天大道,紧邻南外校区,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项目采用装配式技术,预制装配率达63%,综合评定等级达到二星级。建筑与BIM技术、智能化技术、绿色技术相结合,打造个性鲜明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

南部新城大明路东侧居住社区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包含A分区1#南社区中心单体、B分区2#北社区中心单体,总建筑面积约34651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6972平方米。项目采用了BIM+装配式多管道共架整体吊装技术、“BIM+”数字一体化技术,建设并应用项目级综合管理平台,拟使用抹光、测量等多款机器人,使用无人机土方测量等智能装备。

秦淮区常务副区长、南部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安国介绍,未来南部新城还将推动智慧管廊、智慧停车、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一系列数字化城市应用快速落地,赋能打造便捷化服务设施、高品质宜居住宅、高能级商业商办,提高入驻企业与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成立产业联盟,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此次大会还举行了南京市智能建造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启动仪式。记者了解到,产业联盟是由全市智能建造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相关领军企业自愿加入组成的非法人合作机构,并在各方指导、监督下开展各项工作。联盟成员包括开发建设、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智能装备等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单位。

产业联盟积极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全面构建政府、企业、项目、人才等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和科研、设计、生产、施工等各类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新生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鉴共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拓展智能建造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场景,全面推进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联盟的成立,将推进设计创新与智能化转型,促进设计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设计图纸智能辅助审查软件、协同设计平台软件等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软件研发。推广BIM数字一体化设计,运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BIM技术进行数字化辅助设计和施工深化设计,实现施工BIM模型深化、机电管线综合应用等功能,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设计。

在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改造方面,产业联盟可以借助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技术,加速预制构件及室内装修、门窗等部品部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实现构件的高效生产和质量监控,提高传统制造产业生产效率和发展后劲。

依托智能建造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未来南京还将统筹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在全市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独具南京特色的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经验做法。通讯员 宁建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