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上半年累计发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

查股网  2025-08-03 12:24  淮北矿业(600985)个股分析

中国经济报导:淮北矿业集团在 2025 年上半年绿电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发电量突破2 亿千瓦时,标志着其在能源结构转型和低碳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这一成就背后,是集团通过 “光伏 + 瓦斯 + 风电” 多能互补模式、智能化技术升级和碳资产开发的综合成果。

绿电构成与技术突破

光伏项目主导增量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集团已建成24 个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 87.44 兆瓦)和3 个集中式水面光伏项目(袁一 90MW、孙疃 32MW、青东 28MW),总装机达 231.44 兆瓦。

这些项目采用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模式,上半年发电量占比超 60%。

例如,芦岭矿 0.8 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单月发电量达 7.8 万千瓦时,可满足矿区 10% 的生产用电。

瓦斯发电技术领跑行业

集团建成12 座瓦斯电站,总装机 70.25 兆瓦,上半年发电量突破1.2 亿千瓦时,瓦斯利用率达 50% 以上,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20 个百分点。

许疃矿采用全球首个低浓度瓦斯 CCER 方法学项目,通过无焰氧化技术处理瓦斯,年减排二氧化碳 5.1 万吨,预计碳交易收益达 470 万元 / 年。

风电项目加速布局

依托聚能发电 2×660 兆瓦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集团获得739.2 兆瓦配套风电指标,目前已启动泗县 300 兆瓦风电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2026 年并网发电。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减排成效显著

上半年绿电替代燃煤约 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 万吨,相当于种植 880 万棵冷杉。

袁一 90MW 水面光伏项目年发电量 9311 万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 2.8 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巢湖流域 30 平方公里森林的年固碳量。

碳资产开发创新

集团开发淮北市首张6884 亩林业碳票,5 年监测期减排二氧化碳 8212 吨,已交易金额 72 万元。

许疃矿 CCER 项目若按当前碳价 50 元 / 吨计算,年收益可达 255 万元,形成 “资源 - 碳汇 - 收益” 闭环。

成本节约与产业协同

绿电自给率提升使集团上半年减少外购电费约 1200 万元。

同时,瓦斯发电变 “灾源” 为 “财源”,年利用瓦斯 7000 万立方米,相当于替代 2.1 万吨标煤,节约燃料成本超 3500 万元。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政策红利释放

安徽省发改委将淮北矿业纳入首批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其聚能发电项目获得配套风电指标,享受电价补贴和绿电交易优先通道。

集团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部纳入《安徽省绿色电力交易实施方案(2025 年版)》,可参与跨省绿电交易。

未来发展路径

装机扩容:计划 2025 年新增 60MW 集中式光伏、6.7MW 分布式光伏,推进 739.2MW 风电项目,目标 “十四五” 末新能源装机超 500MW。

技术创新:布局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和CCUS(碳捕集)技术,探索 “绿电制氢 - 化工原料” 产业链。

产业延伸:建设零碳智慧物流园,利用绿电驱动电动重卡,预计年减少柴油消耗 1200 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