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东方证券:市场已较充分计价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压力,A股进入震荡筑底期
财联社6月30日讯(记者 刘超凤)近日,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在上海召开2023年中期策略会,聚焦中国基本面的长期成长机会和短期交易机会。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分管经纪业务(机构业务)、研究咨询业务高管兼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励雅敏在会上表示,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分化依然存在,这提高了投资者全球配置的难度,也使得跨市场的业务协同变得更加重要。全球通胀和中国的经济下行压力更多是阶段性现象,不变的是中国强健的基本面增速和优异的政策定力。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经理、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认为,A股的震荡格局可能将延续并逐步筑底,建议关注高分红、线下服务、半导体和电子,以及结构性成长(如新能源)等机会,复苏仍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的趋势。
产业升级是维持中长期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A股策略分析师宋劲认为,建议关注医疗刚需、情感陪伴需求与消费粉丝化机会;以及AI和智能制造对生产率的提升。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主题研究首席分析师侯苏寒认为,中国将迎来一波银发经济热潮,推荐保健品、健康食品等等。
A股延续震荡并逐步筑底
宏观经济方面,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经理、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在演讲中表示,复苏仍是中国经济中长期的趋势,预计A股的震荡格局可能将延续并逐步筑底,市场已较充分计价经济基本面的复苏压力。
他指出,在国债利率快速下行的背景下,A股股债收益比再度触及过去十年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的水平,投资者需留意股市估值向均值回归的波动风险。
在行业配置方面,高挺建议关注稳定且分红率高的A股龙头企业,这些公司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是少数具备高现金价值的人民币资产;持续受益于复苏的近距离接触型行业(比如服务消费、出行和保险等)的基本面持续改善;一些周期类行业开始表现出上行拐点的特征,例如半导体和电子板块;对股价大幅调整后的长趋势赛道股而言,近期的市场走弱已带来中长期的进场点,例如新能源等具备政策和需求共振的科技成长企业。
从资本市场发展环境来看,励雅敏认为,国内资本市场在过去四年间经历了快速的扩容。在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下,国内注册制在科创板、创业板和战兴板持续推进。各类跨市场互联互通渠道的推行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成果,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同时,她提出,国内QDII等跨境业务蓬勃发展,例如今年日股市场表现火热,也吸引了许多中国投资者通过QDII进行日股投资。互联互通业务伴随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壮大,也给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等外资券商更好的发展空间。
挖掘A股中长期的结构性机遇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A股策略分析师宋劲表示,产业升级是维持中长期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因为足够高且持续的经济增长中枢是避免陷入长期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有效方式之一。东亚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缩窄后产业政策的制定难度大幅上升,且后发国家所享受的刘易斯拐点后的红利期正逐渐变短。此外足够高的短期增速是掩盖“转型阵痛”的必要条件。政府必须密切留意金融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并尽可能在早期予以大剂量的维稳托底,避免风险扩散。
在具体配置方面,宋劲建议关注来自人口结构和内需升级带动的医疗刚需、情感陪伴需求与消费粉丝化机会;以及AI和智能制造对生产率的提升。东亚国家更多的转型潜力在于外需市场的竞争,长期关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中商业化和当地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机会。
老龄化是中国将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1962年开始的第一波婴儿潮将在未来十年逐渐迎来退休,劳动力人口逐步减少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率也将面临上升。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这部分人群在人生的青壮年时期经历中国经济的腾飞,且负债负担更轻;从消费观念上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消费观念更加健康、开放与独立,愿意提升老年生活的品质。
因此,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主题研究首席分析师侯苏寒认为,中国将迎来一波银发经济热潮,例如保健品、健康食品等料将持续成为消费热点,老龄化有望推动消费机构性机会。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可选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张影秋表示,可以将经济下行期仍然焕发升级的消费品类归纳为两类,一是受益社会结构变化的品类,二是产品创新创造新需求的品类。
通过对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消费市场的研究,张影秋总结道,1992年日本家庭支见顶后,必需消费品消费额仍有小幅上升,可选消费则表现较为疲弱。食品各细分品类的人均消费额普遍仍处于上升态势。以2021年相比1992年数据,人均消费额增幅最大的细分品类为乳制品/预制菜/饮料,其中表现较好的细分品类为酸奶,奶酪,速冻食品,茶/咖啡/可可。可选消费中,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的小家电,个护,化妆品,性价比较高的低端家具,服饰,餐饮,短途旅游,住宿特化型酒店,以及户外运动,健身,游戏,动漫等休闲娱乐表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