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蓝多战略升级:券商眼中的“乳业新周期牛股”博弈
2025年7月21日,长春——在妙可蓝多创始人柴琇的家乡,一场以“聚力成势,妙绘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正式拉开了中国奶酪产业千亿级赛道的序幕。
作为行业龙头,妙可蓝多宣布未来五年将以“TOB TOC双轮驱动”与“并购出海”为核心战略,目标直指2026—2030年营收挑战300亿元、净利率挑战双位数。这个目标看似激进——毕竟2024年妙可蓝多营收48.84亿元,意味着要在五年内收入再翻上几番——如果放在中国奶酪产业“黄金十年”的产业趋势里,放在Z世代重构消费偏好的浪潮中,放在企业从“品类开创者”向“生态主导者”跃迁的进程中,这组数字恰恰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成长曲线。
PART 01市场:千亿规模的必然性
在7月13日的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柴琇首次做出“奶酪行业千亿规模加速到来”的预判,而随着柴琇进一步展开,我们发现这一幕的实现并非空中楼阁。在本次发布会上,柴琇具体介绍了其背后的四大支点,而这则是中国乳业转型的必然产物。
柴琇指出,随着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了奶酪行业渗透率跃升。从马苏里拉奶酪焗南瓜到奶酪片入菜,传统饮食文化为奶酪提供了天然的渗透场景。这种“本土化创新”,让奶酪跳出了“舶来品”的桎梏,成为大众消费的日常选项。
消费升级开始逐步释放结构红利。尤其是在“两油一酪”(稀奶油、黄油、奶酪)的品类扩张中,当消费者从“喝奶”转向“吃奶”,奶酪作为乳制品升级的终极形态,其毛利率优势将吸引更多资本涌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乳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而奶酪作为固态乳制品的代表,能将原料奶的附加值提升3倍-5倍。若中国奶酪产量达到原料奶的10%~15%,即可催生百亿级市场——这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平衡奶价波动的战略支点。
近几年奶酪行业国产替代加速也使产业加速扩容。十年前,妙可蓝多以“奶酪棒”撕开中国奶酪市场的口子,如今这场战役已进入深水区。从奶酪棒到原制奶酪,妙可蓝多正通过技术攻关打破海外垄断。正如东方证券题为《妙可蓝多(600882)原制奶酪或成为妙可蓝多新增长极》研报指出,原制奶酪有望实现国产替代、行业渗透率提升,妙可蓝多为核心受益者。同时妙可蓝多定制化研发能力与上游奶源优势,已构筑起国产替代的护城河。
PART 02战略:消费结构的精准卡位
面对千亿规模的赛道,在柴琇的未来五年业绩挑战目标中,妙可蓝多的核心引擎被定义为“TOB TOC双轮驱动”与“并购出海”。这一策略的底层逻辑,源于对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深刻洞察。
消费品的投资逻辑,本质是“人群×场景×频率”的三重乘法。妙可蓝多在C端的底气,首先来自对“奶酪+年轻人”这一核心场景的精准卡位。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五年前的咖啡赛道,瑞幸推出生椰拿铁实现爆款,近年来又用生酪拿铁和黄油拿铁来打破咖啡必须苦的刻板印象,将一个区域性品类推向全民。其共性在于:一个被大众接受的“国民级口味”,能快速撕开市场缺口,让企业从“卖产品”升级为“卖标准”,业绩带来高速增长,而奶酪芝士等口味通过咖啡领域的创新,体现出极强的消费趋势,使得产品的场景延展具备充分可行性。
妙可蓝多正在奶酪赛道复制这一逻辑。其经典款“奶酪棒”之所以能连续五年稳坐儿童零食榜首,用“奶香浓郁、入口即化”的口感,让奶酪从“营养补充剂”变成了“快乐载体”。如今,这种口感偏好正在向全年龄段渗透:年轻人在办公室囤“手撕奶酪”当下午茶,老年人开始从喝奶变成来点每日高钙奶酪片,再到健身人群也开始接受“减脂低负奶酪片”作为蛋白质来源,而来自艾瑞机构的数据进一步做证这一逻辑的成长性,2024年中国奶酪市场中,复购率较五年前提升47%。后续还将保持高增长。
而这种“口味即流量”的逻辑,实际上在资本市场早有印证。海底捞凭借“服务+川味锅底”的复合体验,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贵州茅台的“酱香型”风味壁垒,让其估值长期跑赢白酒行业均值30%以上。同理,当妙可蓝多原制奶酪“醇厚”风味和口感,成为年轻人的味觉记忆,其品牌溢价将从“产品溢价”升级为“心智溢价”。这意味着,按照中国奶酪市场未来五年突破1000亿元计算,妙可蓝多若能维持今年上半年40%的市占率,其2026—2030年300亿营收目标不过是“行业增长+份额提升”的自然结果。
如果说C端是妙可蓝多的“流量入口”,那么B端的突破,则是其“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引擎。
据介绍,妙可蓝多将重点布局两油一酪(稀奶油、黄油、奶酪)产品,深耕西快、茶咖、烘焙、中餐、工厂五类客户,加速推进国产化、深加工进程。尤其是在中国茶饮、餐饮企业门店蓬勃增长的过程中,妙可蓝多在“两油一酪”产品上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机会,已经与百胜、萨莉亚、85度C、达美乐、多乐之日、赛百味等众多国内西式快餐、烘焙领域的头部企业,奈雪、古茗、蜜雪冰城等头部的茶饮企业,以及海底捞、外婆家等知名的中餐企业展开合作。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还通过C端带动B端业务提升,部分餐饮公司根据消费者佐酒零食的需求推出了手撕奶酪、奶酪棒等产品形态,迎合C端消费者需求。
市场预期妙可蓝多将在B端有望复制恒天然的发展路径,目前恒天然在B端市场规模超200亿元,餐饮和食品工厂客户进口黄油和原制奶酪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在50%~80%,而相比之下,妙可蓝多2024年餐饮工业突破13亿,这意味着妙可蓝多在以餐饮为主的B端也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在BC端发力同时,在发布会上,柴琇还透露公司将持续推进奶酪产业链优质标的的战略并购,并保持审慎的投资节奏。此外,公司将推进奶酪创新产品的海外拓展,并依托国内奶源优势输出高性价比奶酪原料。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实现并购与出海相结合。
PART 03券商:行业龙头的价值确认与估值修复
在柴琇提出新五年“营收挑战300亿、净利率挑战双位数”的目标后,资本市场也迅速给出回应。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7家机构发布了妙可蓝多的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最高目标价为33.20元,最低目标价为31.90元,平均为32.76元;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2.92亿元,最低为1.99亿元,均值为2.2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01.40%
参与发布会的华西证券分析师寇星就指出,妙可蓝多属于国内少见的“新消费+银发经济”双主线逻辑,这种“两端发力”的策略,让妙可蓝多成为少数同时具备“成长性”与“确定性”的标的。其判断妙可蓝多走在新一轮收入加速和净利率提升周期中。C端有望通过并购蒙牛奶酪后实现份额加速,B端继续在国产替代趋势下持续扩份额。继续看好公司站在乳制品第五轮产业趋势的起点,看好未来公司作为龙头,带领国产奶酪市占率持续提升。“未来原制奶酪将占中国奶酪市场的一半,而妙可蓝多会占据中国原制奶酪市场的一半”。寇星分析道。
多家券商也上调妙可蓝多的目标价,如中金证券24日对妙可蓝多上调目标价18%至33 元,对应54 倍PE和16%上行空间。该公司研报指出,妙可蓝多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注重降本增效&组织结构优化,利润空间有望持续释放。东方证券则在维持买入评级的基础上,上调了妙可蓝多2025—2027年的收入预期,其预计,2027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将达到74.82亿元,净利率为5.7%。
如此众多券商的看好,主要原因还是作为行业龙头的妙可蓝多,在估值不断修复中逐步向平台价值股跃迁。
过去五年,妙可蓝多被视为“消费成长股”,市场给予其2.6-3.2倍的市销率(PS)估值,核心逻辑是“高增长预期”。但随着其C端品牌心智的固化和“妙可蓝多=奶酪”的品牌认知不断增强,再加上B端生态的成型,快速覆盖茶饮、烘焙、便利店、中餐厅等众多细分赛道,其估值锚点正在向“平台型消费企业”切换,而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收入增长确定性高+盈利质量持续优化”,对应的PS估值中枢通常在4-6倍之间。 若以2030年300亿营收、4倍PS计算,妙可蓝多的市值有望突破1200亿元;若净利率稳定在10%,其净利润将达30亿元,这与东鹏饮料、农夫山泉等消费龙头的成长路径高度吻合。
PART 04未来:单一品牌到生态平台
更令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是,妙可蓝多的战略目标已不仅仅是财务数据上的挑战,其本质是构建一个以奶酪为核心、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平台。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传统食品企业依赖单品放量,而平台型企业可通过场景延伸×用户复用打开增长空间。妙可蓝多的平台化转型,本质是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组织进化,将自身从单一奶酪制造商升级为“中国奶酪产业基础设施提供者”。当其完成从“做产品”到“建生态”的跨越,市值逻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不再仅依赖单品增长,而是通过生态价值捕获长期溢价。这一进程中,蒙牛的资本支持、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Z世代对奶酪的品类认知提升,将成为关键催化剂。
而在发布会现场,柴琇对于战略发展提出了“五大战略保障”,包括品类创新、品牌升维、卓越品质、极致成本、组织建设五个方面。
比如,在品类创新上,妙可蓝多通过产学研的方式,与高校和机构合作,搭建了奶酪风味偏好模型及多样菌种库,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脱盐乳清、原制奶酪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形成自身的技术壁垒。同时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一方面形成企业全链路数字化,提升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C端需求,驱动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维,并优化渠道投放策略。
在完成收购蒙牛奶酪100%股权后,如何实现1+1>2的效果?在发布会上,柴琇也介绍了公司进行了极致成本机制推进和组织建设管理融合,将人才与组织形成强大聚合力,奶酪业务进行深度协同,实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通过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双品牌运作,公司奶酪品类领导者地位进一步巩固。
柴琇特别强调,五大战略保障是妙可蓝多在前十年成功成长基础上,面向新十年的目标导向与发展需求而总结优化形成的有效“方法论”与“工具箱”。
而近一年的股价表现,似乎更具有说服力,从去年7月30日收盘价的12.85元到今年7月29日收盘价27.53元,这一整年妙可蓝多股价已上涨超114.2%。强势表现背后,是公司“收入增长确定性高+盈利质量持续优化”的逐步兑现。这里要敲一下小黑板,若其平台化能力被验证,估值可向消费生态平台型公司靠拢,市值存在50%以上提升空间。
资金动向也在印证这一预期,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新进妙可蓝多前十大流通股东并持续增持,WT Asset Management、润晖投资、Invesco、星泰投资、瓴仁投资等机构二季度的密集调研,恰恰意味着长期耐心资本目前正处于对妙可蓝多高度关注状态,与此同时,妙可蓝多与蒙牛的协同效应及产能落地进展加速兑现,一系列右侧信号正在被市场不断确认。
写在最后:干就完了
从草原上的奶豆腐到都市里的奶酪棒,中国奶酪产业的崛起,本质上是一场“饮食现代化的缩影”。妙可蓝多的300亿目标,绝非空中楼阁,而是踩准了“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健康饮食需求升级”“餐饮供应链专业化”三大时代红利的结果。
对于投资者而言,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关键要看它“创造需求”的能力与实力而非简单的“满足需求”。妙可蓝多B端的系统能力与C端的心智壁垒,正在构建一个“从产品到生态”的增长飞轮。当奶酪真正且充分的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再看妙可蓝多300亿的营收目标,或许只是这部消费变局大片中那小小注脚。而对于妙可蓝多来说,借用柴琇在发布会的一句话来总结:“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