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资金9年拉锯战!建元信托遭券商资管突袭上诉,二审反转在即

查股网  2025-08-24 18:21  建元信托(600816)个股分析

重组后的建元信托(600816.SH)仍不断被卷入历史遗留诉讼的漩涡中。

近日,一纸公告披露了9年前一宗委托东证资管操作的4.02亿元产品纠纷的最新进展。因不服一审判决,东证资管已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改判支持其全部诉讼请求。建元信托回应称,由于二审尚未开庭,目前暂无法判断该项诉讼对公司利润的最终影响。

回溯事件起源,2016年10月,东证资管代表某定向资管计划与原安信信托(建元信托前身)签署《信托合同》,投入资金4亿元,约定24个月期限。此后双方又签订《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安信信托应于2018年10月11日支付全部转让价款。然而转让款至今未能足额兑付。

2020年9月,该案立案。东证资管诉求包括支付转让款3.72亿元、资金占用损失约2994万元及诉讼保全费用。一审判决于2025年7月落地,上海金融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但东证资管随即提起上诉,目前上海市高院已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笔资管计划实际出资方为龙江银行,东证资管仅承担事务管理角色。有信托公司中后台业务人员透露,在资管新规落地前,这类多层嵌套产品并不罕见。“不少中小银行受制于规模与资格限制,借道资管计划进入市场是当时的普遍做法。”

用益信托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帅国让进一步指出,银行直接投资信托往往面临监管限制,而通过持牌券商资管计划可合规地实现间接投资,同时满足信息披露等要求。另一方面,这类操作也有助于银行整合资源、服务客户多元投资需求。

然而,资金多层穿套也带来了权责模糊的问题。正如一位信托业内人员所说:“资金逐利流转,真实底层资产往往需翻开最后一份合同才能看清。有时合同某一句话甚至一个用词,就足以改变整个责任认定。”这也意味着,尽管一审胜诉,建元信托在二审中仍面临不确定性。

自2023年4月完成重组并更名以来,建元信托已转型为国资控股信托机构,但存量风险化解仍是其经营主线之一。据2025半年报显示,公司目前作为被告的未决诉讼仍有45宗,涉诉金额13.18亿元;此外因保底承诺引发的诉讼还有11宗,涉诉本金高达26.96亿元。

公司表示正通过收回兜底文件、和解兑付等方式积极化解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七月以来建元信托披露的多起诉讼大多以撤诉告终,作为被告的撤诉率高达99%。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胜利”——多数原告是在获得部分兑付后同意和解的。

例如上市公司千红制药先后投入两支信托产品合计3.4亿元,最终分别以50%本金的和解方案收回资金。尽管投资者本金遭遇“腰斩”,但从公司风险处置角度看,和解确实帮助建元信托甩掉了一批历史包袱。

轻装上阵后,建元信托近期业绩显著回升。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4.89%;归母净利润0.4亿元,增长13.36%。信托业务与固有业务双双增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51.55%;投资收益更大幅增长269%,达1.46亿元。

业务规模扩张更为明显:上半年新增信托项目117个,规模1080.01亿元,同比激增785%;截至6月末,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已达3378.91亿元,较年初增长三分之一。

尽管重整旗鼓的建元信托正在努力走出阴影,但陈年诉讼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在不时搅动市场神经。如何在化解风险与稳步经营之间取得平衡,将是这家重生机构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命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