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75周年 | 国电电力:以“扩绿”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75年风雨兼程
75年砥砺前行
75年辉煌成就
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节点
回望过去
能源革命的波澜壮阔让人心潮澎湃
展望未来
电力转型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国电电力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整合平台,是能源保供的中流砥柱、绿色发展的开路先锋、科技进步的创新引擎。国电电力以安全保供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降碳减污为抓手、以扩绿发展为目标,发挥企业优势、担负央企使命、履行央企责任,阔步迈向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以实际行动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国电电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产业“扩绿”、生态“扩绿”、多元“扩绿”惠及万家百姓,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以更好更多的绿色成果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产业“扩绿” 让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
为加快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国电电力积极谋划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发展,探索综合能源基地模式,推进新能源规划可持续发展,把产业“扩绿”的目标重点放在“沙戈荒”、采煤沉陷区等地,将昔日的沙地、荒地、废地逐步变成绿地、富地、宝地。

国电电力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负责建设该项目的内蒙古综合能源与荒漠风沙较量,与恶劣气候斗劲儿,在10.5万亩建设区内,描绘着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沙戈荒”光伏基地项目的壮美图景。
该项目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建成后,每年可向山东地区输送绿色电能约5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10月15日,建设者们正在夕阳下安装光伏板。近4000名建设者分散在光伏基地各个作业面,目前项目组件安装超过90%,为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昔日的“沙戈荒”即将成为向城市输送绿电的能源宝地。

国电电力重点以大项目开发为牵引,全力争取沙戈荒等基地开发权,按照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厂一策提出发展方案,研究发展问题,加快广西、浙江、河北等海上风电以及“三北”等地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指标获取进度,稳妥推进绿电园区、海外、并购等项目开发。在对外合作开发基础上,坚定不移推进“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坚持集中式、分布式、耦合式并进。
上半年,国电电力新能源新增装机177.03 万千瓦,新能源资源获取824.47万千瓦,完成新能源核准备案669.71 万千瓦,新能源开工397.18万千瓦。在产业“扩绿”上,国电电力还在探索风光储+氢、氨、醇、光热、清洁能源供热等方式,为“十四五”末和“十五五”发展建设多元化清洁能源奠定基础。
生态“扩绿” 以绿色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扩绿”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国电电力积极推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和最美风车路、生态旅游等模式,将产业“扩绿”延伸到了生态“扩绿”,推动生态“扩绿”促进地方发展“增收”。
国电电力陕西新能源神府百万光伏项目在国内首次开展以沙柳为主要种植物的生态光伏模式研究,在项目可研报告中深入分析,沙柳具有多元的利用价值,不仅是中药成分,还可以被加工成饲料。更可贵的是,它良好的燃烧性能和反复生长的生物习性。

该项目在总结分析光伏阵列对气候、土壤和植被影响的基础上,还探究“林光、牧光、草光、农光互补”模式,在项目的光伏场区空地设计了生态科学试验区,其中,林光互补试验区153亩,农光互补试验区181亩,牧光互补试验区211亩,合计面积545亩。在建设项目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该项目计划与当地农牧业结合,打造生态农牧养殖基地;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光伏旅游项目。通过“光伏+牧业种植”“光伏+旅游开发”等实现多产业兼容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固碳效益最优化,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做出新的贡献。
国电电力鄞州白岩山风电场被网友和市民誉为宁波“最美风车公路”。在建设之初便实施“少扰动、勤修复、集约化”保护性开发。每年春天,风电场检修人员在道路边坡、路肩、风机平台等裸露区块因地制宜撒播草籽,栽种红叶石楠、湿地松等绿植,实现了风电清洁能源与美丽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每年旅游人数超过20万人次,当地村民依托游客开建民宿、进行农副产品推销,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约5万元,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生态“扩绿”上,国电电力还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标杆。持续推进河北省各单位环保绩效创A工作和京燃热电申报北京市低碳领跑者试点单位行动,廊坊热电和承德热电实现创A。宁夏新能源以石板泉风电场为试点,建设成花园式场站;并完成了“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任务。
多元“扩绿” 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聚焦科技创新、绿电绿证等方面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既是推动国电电力绿色转型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关键之举,更是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含绿量”的重要方式。

围绕源头降碳、末端固碳、扩绿替代等方面,国电电力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火电熔盐储热、高频深度调峰、低成本CCUS、智能高效光伏电站、深远海风电以及长时储能、跨季节储能、氢氨醇等新能源技术攻关,煤电CCUS成果近两年陆续获得电力一等、能源一等、环保一等、集团一等7项重量级科技大奖,入选“科创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先导技术榜。
国电电力蒙西鄂尔多斯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采用了国际首创光伏组件+一体化支架、稀土合金新型接地材料、大规模使用N型组件、智慧运维系统应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H型钢桩平单轴支架基础五项新技术应用。
以科技创新引领安全发展。国电电力实施现场智能监控,进一步扩展图像采集范围,强化视频集中和云端训练,提升现场违章识别和监控能力。国电电力润阳50万千瓦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建设现场视频全覆盖,实现基建现场施工可见管理,多级监督,有效助力安全能力提升。

此外,国电电力围绕省内、省间绿电交易、绿证外销、绿色权益兑现等开展绿电竞赛;加强协调匹配新能源企业与集团内部用户绿证交易工作;密切跟踪省内绿电交易动向,及时掌握沿海绿电需求旺盛区域的省间通道富余情况,储备优质绿电客户资源。发挥公司发售一体优势,强化绿电交易中的发售协同、发用协同,提升新能源企业经营效益。推进所属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加快绿证申领,实现“应领尽领”。
截至8月22日,国电电力累计取得绿证超过20万张,年累计绿电交易量达6.0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绿电交易实现新突破。
绿色发展,生态和谐,国电电力正以产业+生态+多元绿色发展互动融合,协同加速推进“扩绿”篇章,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郁、更鲜明、更美丽。

出品丨新媒体工作室(项目一组)
文字丨李东丽(内蒙古新能源)
制作丨黄宇晨(和禹水电)
齐诗月(内蒙古能源公司)
责任编辑丨王清华(北京新能源)
审核丨国电电力科技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