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冲刺“A+H”,曾违规使用募集资金,与合作方关系或不简单
均胜电子正在申请港交所上市。业绩上,公司去年营收增速仅0.2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33%。经营上,公司去年因募集资金使用违规连收监管罚单,项目合作方与均胜电子是什么关系?

来源:摄图网
去年净利下滑11.33%,近73亿元商誉压顶
10月16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举行上市聆讯,审议均胜电子(600699.SH)主板上市申请。
均胜电子主要从事汽车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人机交互产品、车载互联系统、汽车安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公司主要经营所在地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墨西哥、意大利、罗马尼亚、葡萄牙、波兰、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
业绩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3.47亿元、同比上涨12.07%,取得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上涨11.13%。
但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558.64亿元,各期同比分别增长9.03%、11.92%、0.24%,2024年营收增长几乎停滞。同期,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亿元、10.83亿元、9.60亿元,2022年归母净利润成功扭亏,但2024年同比下滑11.33%。
此外,公司付出的利息费用严重侵蚀利润、挤压实际盈利。
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及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3%、66.4%、69.1%、69.5%,处于较高水平。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国内A股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约50.41%,全球汽车零部件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67%。
以2025年6月末负债结构为例,公司流动负债293.1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120.18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115.18亿元。
高企的债务伴随着巨额利息费用。2022年至2024年,公司贷款及应付款项的利息支出分别为9.19亿元、11.31亿元、11.12亿元,超出同期归母净利润3.94亿元、10.83亿元、9.60亿元。
另外,均胜电子长期通过“并购-融资”模式进行业务拓展,但2021年因被收购公司KSS业务表现不佳,公司商誉减值损失20.19亿元,直接导致当年公司巨额亏损。而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末,均胜电子仍存商誉72.93亿元,占公司归母净资产余额的一半以上。
违规使用募集资金,与合作方关系或不一般
2024年,均胜电子及实控人王剑峰等因募集资金使用违规,被宁波证监局出示警示函,并被上交所通报批评,具体违规情形包括将募集资金划转至一般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募集资金、以自有资金代垫募投项目合作方应支付的募集资金。
2022年11月,均胜电子两家子公司从募集资金专户将合计2亿元转账至募投项目合作方上海浦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浦澎),上海浦澎随后将上述2亿元全部转给非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均胜电子子公司上海均胜百瑞自动驾驶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胜百瑞),用于支付均胜百瑞向宁波沪鹏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沪鹏)购买上海浦澎的相关股权转让款。
据工商信息,2023年1月,上海浦澎100%股权过户至均胜百瑞名下,11月均胜百瑞就转让了全部持股,受让方为北京联东金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联东金园)。
2023年10月,因产业园规划未获得政府审批同意,募投项目合作方北京联东金园拟变更与均胜电子两家子公司的业务合作方式,均胜电子子公司则计划终止原相关募投项目并收回募集资金。截至2023年11月1日,北京联东金园及其关联方未向公司相关方全额退还募集资金相关款项,而均胜电子将自有资金2.04亿元转账至上海浦澎,上海浦澎向两家子公司退还募集资金及相应利息,其中1.46亿元又被转账至均胜电子一般户。
值得注意的是,均胜电子与募投项目合作方上海浦澎以及宁波沪鹏的关系恐怕并不简单。
宁波沪鹏的实控人杜仁禄与宁波盖帕塑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盖帕塑胶)的实控人同名。盖帕塑胶原为均胜电子子公司,早在2010年,均胜电子就出售了盖帕塑胶51%股权并解除关联关系。但工商年报显示,盖帕塑胶2024年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国家高新区清逸路99号”,与均胜电子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清逸路99号”高度相似。
而工商信息还显示,盖帕塑胶与宁波沪鹏使用同一电话、同一邮箱办公,上海浦澎也曾使用同一电话办公。
港股招股书信披与年报“打架”
港股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均胜电子向前五大客户销售241.91亿元、279.27亿元、266.14亿元,销售占比分别为48.6%、50.1%、47.6%,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较高。
而年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287.17亿元、296.17亿元、266.14亿元,分别占年度销售总额的58%、53%、48%。
港股招股书显示,均胜电子拥有逾60个生产基地。按主要产品线划分,2022年至2024年,汽车安全解决方案系统(含两类产品)的实际生产量分别为3.3亿件、3.25亿件、3.15亿件,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含三类产品)的实际生产量分别为5907.97万件、6610.66万件、6405.77万件。
据A股年报披露的产销量情况分析表,2022年至2024年,汽车安全系统的生产量与港股招股书披露一致;汽车电子系统的生产量分别为5916.16万件、6633.19万件、6425.99万件,略高于港股招股书披露的生产量。
港股招股书披露了汽车安全系统两类产品、汽车电子解决方案三类产品的实际销售量,加总计算,汽车电子解决方案各期销售量分别为5886万件、6473.9万件、6109.5万件。而据A股年报,汽车电子系统各期销量分别为5886万件、6528.74万件、6109.43万件,其中2023年差距比较明显,且A股年报披露数据高于港股招股书数据。
在销量更高的情况下,A股年报披露的2023年汽车电子系统销售收入却不及港股招股书披露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收入。2023年年报显示,汽车电子系统收入167.89亿元,而港股招股书显示,2023年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收入171.52亿元。
按地区划分,港股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来自中国的收入为116.87亿元。A股年报显示,同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来自国内的收入已经达到116.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