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重构下 创新新材如何定义绿色铝业未来?
转自:新华财经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当下,“绿色”已不再是企业ESG报告中的修饰词,而是直接影响估值、订单和产业话语权的核心变量,是重构工业竞争力的核心逻辑。在这场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中,中国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应对能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而铝行业属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密集型产业。因此,低碳铝业的建构不仅关乎合规,更关乎未来的生存空间与增长路径。
目前,中国的再生铝利用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并将绿色电力大规模应用于全产业链生产,初步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碳铝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支点。这一成绩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山东创新集团是其中的代表性力量。
据悉,作为一家始建于2002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创新集团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绿色铝科技产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铝下游制造商,业务覆盖高性能铝合金、智能制造、再生铝回收、新能源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拥有20余家子公司和两万余名员工,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和北美,连续八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早在10多年前,为了布局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生产以及全球化,作为创新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创新新材率先在A股上市。围绕创新集团的绿电铝、再生铝、碳足迹标准等关键路径,创新新材构建起覆盖能源—材料—标准—终端全链条的绿色价值体系,成为观察中国制造如何由“大”向“强”、由“工厂”向“规则制定者”跃升的典型样本。
随着全球碳交易的成熟,铝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成为是否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大客户不再只看“铝价”,更关注碳足迹、能源结构、回收闭环能力。这一趋势在苹果、特斯拉、奔驰等头部企业的采购体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谁能提供低碳原铝和再生铝,谁就更接近订单、估值与全球话语权的核心。
近年来,创新新材完成了从“制造商”到“绿色价值链整合者”的战略转型。这要求企业全面重构其产品、能源、技术与标准体系,构筑起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绿色护城河。
具体来看,在能源端,创新新材在内蒙古、云南、山东等地构建起覆盖风、光、水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首创“风光水电互补”模式下的绿电铝。这种自建能源闭环的能力,不仅显著降低碳排强度,更使公司具备了能源主权和长期成本优势。
在材料端,使用再生铝材料造意味着减少原材料获取过程约96%的产品碳足迹。创新新材是国内最早实现全系列铝合金100%保级回收再造的企业,参与5项再生铝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工作。2024年,该公司综合循环利用再生铝121.09万吨,并具备将各类废铝精准分类、溯源、重构、循环的能力。
这意味着,创新新材不仅提供绿色材料,更提供可追踪、可验证、可入账的“碳资产”。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绿色铝业的下半场里,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定义游戏规则。唯有提前完成绿色产业重构、掌握再生核心技术、建立标准输出体系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