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大化,有新料!生产工艺属国内首家且唯一!

当前,国内PC产能整体呈现结构性矛盾,中低端通用型PC过剩,高粘度PC市场需求巨大。相较于通用型PC,沧州大化此次研发的高粘度PC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较低的流动性能,特别适用于性能要求严苛的应用场景,如航空、建筑装饰、汽车工业等领域。
2024年11月,沧州大化20%硅含量共聚PC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巩固了沧州大化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采用管式连续工艺法生产硅共聚PC粒料产品企业的行业地位,填补了国内空白。

20%硅含量共聚PC由沧州大化独立自主研发。其低温抗冲击性能和协效阻燃性能优异,在新能源、5G基站、电子元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沧州大化高粘度PC特点及应用
相较于常见的通用型PC,沧州大化研发的高粘度PC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它具备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冲击而不易损坏;抗疲劳性能也更为出色,在长期反复使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同时,其较低的流动性能使其在成型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形状,特别适用于那些对材料性能要求极为严苛的应用场景。

在航空领域,高粘度PC的出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航空设备对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沧州大化的高粘度PC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有望成为航空零部件制造的重要材料,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汽车工业同样将受益于这一新材料。随着汽车行业向轻量化、高性能化发展,对汽车零部件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粘度PC在汽车内饰、外饰以及一些关键结构部件上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推动汽车工业的技术升级。
沧州大化此次的技术突破,不仅完善了自身的PC产品矩阵,提升了企业在高端化工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对我国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深远影响。它打破了国外在高粘度PC领域的技术垄断,降低了我国相关产业对进口材料的依赖,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沧州大化目前主要从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烧碱、聚碳酸酯(PC)和双酚A(BPA)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公司在国内TDI行业中是五大生产企业之一,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TDI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软泡、涂料和弹性体等领域,外加PC(聚碳酸酯)、双酚A、烧碱等化工产品,共同形成“光气化串起两大新材料”的产业格局。
国内15家PC生产企业及工艺路线
聚碳酸酯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的透明塑料,综合性能优异,在各个领域应用增长迅速,随着中国成为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家,市场的需求带动中国PC产业快速进步和增长。
PC除了直接用作注塑、板材、膜材之外,还可以和其他树脂共混进行合金化或者添加助剂改性,进一步提升性能,如和ABS共混改善加工性和缺口敏感性、与PMMA共混改善耐刮擦性和耐候性、添加特殊阻燃剂制成薄壁透明阻燃PC等。
以下是15家国内的PC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路线汇总:
1.科思创(中国)
全球PC主要生产企业中,科思创是全球最大的PC生产企业,现有产能超过165万吨/年,占全球产能的比例超过20%,在中国拥有产能55万吨/年。其次是SABIC,产能超过120万吨/年。
技术路线:传统酯交换(间接光气法)
2.万华化学
2025年5月,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宣布启动年产60万吨聚碳酸酯(PC)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该项目计划建设3套年产20万吨的PC装置及配套公辅设施,同时年产10.8万吨BPA(双酚A),标志着万华化学在聚碳酸酯领域的进一步扩张。
据万华化学近期公布的最新年报,万华化学PC年产能达到60万吨。2024年,万华化学高性能聚合物事业部聚碳酸酯类产品中高端市场份额国内第一,PC出口量居中国首位,PC产能利用率78%。万华化学PC类业务聚焦在汽车、光学、医疗等细分特殊行业,通过持续开发高端产品,其市场价格、差异化水平等均保持国内领先。
技术路线:光气法
3.鲁西化工
鲁西化工现有PC产能30万吨/年,在建产能10万吨/年。
技术路线:光气法
4.帝人(嘉兴)
日本帝人株式会社(TEIJIN LIMITED)成立于1918年,是日本最有名的综合化工企业之一。帝人集团在中国开展业务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在嘉兴有聚碳酸酯聚合工厂,在上海有帝人化成复合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帝人聚碳酸酯有限公司(嘉兴)“Panlite”是帝人最先在日本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碳酸酯树脂。帝人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开发技术和注塑发泡成形中采用独有的粘度控制技术所生产的强度,颜色等各方面性能高度安定的产品,可以回答顾客高度且多样的,有关耐热、轻量化、低介电特性等需求。
技术路线:光气法
5.三菱瓦斯(上海)
、
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与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MEP)共同出资在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设立的一家专门制造聚碳酸酯的外国独资企业,成立于2009年,从2012年5月开始商业运转和产品销售。
技术路线:光气法
6.沧州大化
沧州大化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沧州大化拥有河北省改性异氰酸酯技术创新中心等四大研发平台,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2024年,公司TDI产能16万吨/年,约占国内总产能的10%,位居行业第四;PC产能10万吨/年,配套20万吨/年双酚A,在高端硅共聚PC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区,服务喜临门、慕思、全友等家具品牌,以及中国中车、宁德时代等工业客户。
技术路线:光气法
7.平煤神马
2022年4月,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公司年产40万吨一期10万吨聚碳酸酯装置试车成功。
河南平煤神马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总投资110亿元,在叶县产业集聚区建设40万吨/年PC及配套37万吨/年双酚A项目。预计分两期建成。
一期年产10万吨PC项目于2020年3月份开工,配套的13万吨双酚A项目于2020年10月份开工,已于2021年12月11日投料试车成功。公司原计划2022年启动20万吨/年PC和24万吨/年双酚A的二期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届时形成30万吨/年PC和37万吨/年双酚A总产能。
2024年5月23日,神马股份在《关于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部分回复公告中披露,公司将暂缓年产24万吨双酚A项目(二期)项目建设。
技术路线:光气法
8.利华益维远化工
利华益维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主要从事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异丙醇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与美国KBR、美国Badger、日本旭化成、日本宇部兴产等国际企业合作,引进其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
目前已建成投产70万吨/年苯酚丙酮、24万吨/年双酚A、13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10万吨/年异丙醇产能,是国内首家拥有“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全产品、全产业链的企业。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9.盛通聚源
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由河南省濮阳市盛源集团发起,联合中原证券、中原资产、濮阳市投资集团、范县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于2016年9月30日,注册资金9亿元,占地600亩,专业从事聚碳酸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首期建设13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2019年投产,为当时国内非光气单体装置第一大民营企业。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0.浙铁大风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化工板块重点企业之一,为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PC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PC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一期10万吨/年PC联合装置已于2014年底建成投产,公司采用绿色、安全、无毒和清洁的非光气法PC生产工艺,全流程非光气路线从源头避免光气的产生,项目总体规划产能为30万吨/年。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1.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
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阳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供应商。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2021年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2.中蓝国塑
四川中蓝国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泸州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蓝晨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于2016年2月,专业从事聚碳酸酯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公司规划建设60万吨/年聚碳酸酯产业链项目,系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一期2×10万吨装置总投资27亿元,第一套10万吨装置2019年已建成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3.湖北甘宁石化
湖北甘宁石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成立,主要生产聚碳酸酯、碳酸二苯酯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公司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于2018年1月开工,投资10亿元,新上年产7万吨聚碳酸酯工艺装置、年产6万吨碳酸二苯酯工艺装置等。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装置稳定运行后实施。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0万吨聚碳酸酯生产能力。公司一期聚碳酸酯项目于2019年8月投产。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4.中石化三菱化学
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SMP)成立于2009年,是由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CC)和三菱工程塑料公司(MEP)共同出资的PCR投资日本公司(PCRIJ)与中石化的合资企业。
中石化三菱化学(SMP) 利用三菱化学技术,在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厂区内建有一套15万吨/年双酚A(BPA)装置和一套6万吨/年聚碳酸酯(PC)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
2021年5月8日,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CC)宣布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MCC决定在2021年10月底左右将由PCRIJ持有的SMP的所有股份转让给中石化,中石化100%控股中石化三菱化学。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
15.浙石化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民企控股、国企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投资建设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舟山,项目总投资1730亿元,生产国VI汽柴油、航煤、对二甲苯(PX)、高端聚烯烃、聚碳酸酯等20多种石化产品。
2022年9月26日,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年产26万吨聚碳酸酯装置于近期投料成功,目前已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技术路线:非光气酯交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