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新增股份今日上市 全球“造船航母”正式启航

查股网  2025-09-16 11:35  中国船舶(600150)个股分析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高志刚)中国船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增发的30.53亿股股份,于2025年9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A股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完成,全球规模第一的“造船航母”正式启航。

本次吸收合并是我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之间的整合升级,也被业内认为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科技”号召,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关于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军工、海工、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性产业力量集中化的重要实践。

深度整合核心资产

本次交易前,作为中船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长期各有侧重,下属骨干船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各具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与产品,在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上形成互补格局。

具体来看,中国船舶拥有先进的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亦是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研制及供应商,在特种船型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中国重工则是产业链最完整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在超大型油轮、干散货船等方面实力雄厚。

通过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核心资产,新“中国船舶”将构建更完整的造船产业链,发挥各大船厂的优势船型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1+1>2”效果。同时,全球造船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中国船舶”将交流借鉴各船厂技术经验,进一步提升研发制造实力,实现研发设计、核心配套、总装建造全链条技术攻关,合力解决高端船型的技术难点。

规模订单全球领先

据披露,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实现归母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8.59%;中国重工实现归母净利润17.45亿元,同比增长227.07%。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价值2334.87亿元;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

据测算,整合后的新“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手持订单量占全球近20%,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上市企业。

依托体量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新“中国船舶”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技术、制造、供应链等方面的互补,有望优化订单完工周期及产能,进一步提升接单能力。

造船业景气有望延续

2025年,全球造船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高盛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预测,在环保法规、船队老化和贸易增长的共同推动下,全球造船业正进入可能持续到2032年的“多阶段、长期上行周期”,并带来价值1.2万亿美元的新船订单。

华西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中国在本轮新造船周期中最为受益。从订单量、造船交付量、新签船舶订单、完工量等指标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在全球船舶市场格局重塑背景下,新“中国船舶”将成为全球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影响全球船舶制造行业的竞争态势。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行业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有助于中国船舶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未来,中船集团计划3年内将沪东中华等资产注入中国船舶,巩固其在全球船舶制造领域的领军地位,推动中国船舶业从“大国制造”向“强国智造”高质量发展,在全球船舶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