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动力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怡:算力和电力的深度融合将打开一扇通向绿色数字的未来之门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沈阳9月7日电(可达)9月7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平行活动聚焦数字智造与零碳园区融合发展交流活动于沈阳举办。软通动力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怡在主旨演讲时表示,随着算力应用市场的不断深化,国家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技术标准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算力和电力的深度融合将打开一扇通向绿色数字的未来之门。

刘怡表示,“算电协同”本质上是通过数字技术打通“比特”(算力)与“瓦特”(电力)之间的系统壁垒,实现数据、调度与规划的双向互动与深度融合。在实际业务过程中,目前面临一些卡点:
第一,智算中心领域里要求用电的高可靠性,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面临不稳定性,避免电力波动就必须要有大规模的储能设备,但是储能项目目前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依然比较高,所以一些项目的经济性不佳,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目前全球没有一家智算中心是全部采用绿电直供。
第二,绿电的交易壁垒。东部电力需求比较旺盛,但是本地的绿电资源比较紧张、溢价较高。西部绿电资源丰富,但是跨省的输送通道受限制、交易不健全,所以算力企业很难便捷地买到充足、低价的绿电。
第三,算力负荷的调节是一种非常柔性的调节机制,理论上,大量的算力任务可以随便调度,但是实际上需要全国统一的算力调度平台来实现,平台需要具备安全可控性,还必须实行有效的价格激励机制,这个卡点目前还存在。希望尽快建成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并且具备有效的价格激励机制。
刘怡透露,目前软通动力集团围绕着算力大通道布局“天元”算力调度平台,主要布局在枢纽节点的调度平台和省级节点,致力于构建跨区域、跨主体的算力资源调度体系。
刘怡介绍,目前软通动力集团在零碳园区方面已有多个项目实践。其中,软通动力集团在某高新制造业聚集园区部署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了对发电、用电、储能和充电资源的可视可控,并且基于电力市场价格数据来优化运行策略,通过这个平台显著提升园区的经济性和绿色水平;协助某大型水泥制造企业打造了零外购电的工厂,对旗下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和储能资产进行了智能化运营管理,推动了传统高能耗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以及沈阳交通换电虚拟电厂项目,聚合了换电站、充电桩等分散资源,实现了削峰填谷的聚合调度,为城市交通的电动化提供了绿色动能。
“算电协同本身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在技术政策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破局的地方,我们坚信随着算力应用市场的不断深化,国家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技术标准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市场机制的日益成熟,当前的痛点一定能够解决,算力和电力的深度融合将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绿色数字的未来之门。”刘怡说道。
聚焦数字智造与零碳园区融合发展交流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分公司、新华财经承办。活动深度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零碳园区建设的关键路径与协同机制,为推动绿色生产力培育和区域低碳转型提供辽宁样板。
编辑: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