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做一个眼里有光的人

查股网  2025-07-27 07:53  零点有数(301169)个股分析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01

    让自己拥有另一面的感受

    我曾深受恐高困扰,直至一位心理学家朋友鼓励我直面恐惧。在加拿大,我尝试了高空悬索;在上海,我参加了环金中心百层透明走廊的晚宴;还有其他高空挑战,这些经历显著减轻了我的恐高症状。同理,缺乏安全感的人或许会通过某些行为寻求保障,但若方式不当可能反令周遭人感到不安。

    管理深层不安全感的更优策略是在成年后勇敢挑战它。如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就主动接触,从跑步时简单打招呼,到热情指路,乃至尝试推销,逐步克服。

    面对紧张,人们常寻求放松。但年轻人,不妨尝试在紧张中再紧张一点,以提升耐受度,让之后的放松更加珍贵。挫折虽不受欢迎,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坚持面对能增强成就感。幸福感不仅源于平静生活,更在于挑战后的幸存感,这种幸福尤为深刻。

    探索未知、经历多样,更能激发新的期待。失落、不平与遗憾,亦能唤起不甘,驱动我们前行。青春象征活力,成熟则意味着掌控。在稚嫩与成熟间,存在转化的动力与压力,正是这些感受与情绪的多样表达,让生活多彩,让我们精神世界丰满而坚韧。感受的两面性,让我们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更充满力量。

    02

    以为是常有,而自知之明不常有

    我深知自己并非绝顶聪明,因此更加勤奋学习,善于借助团队力量,倾听他人意见,并珍惜当下。

    自知之明源自与强者的交往和知识的积累。强大的朋友与伙伴如同镜子,映照出我们的不足;广泛的学习与探索,则让我们既自信又自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少说多做,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能力,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明确自己的潜力所在。

    有自知之明的人,既不自卑也不自傲,他们的话语充满力量,能赋予团队正能量。他们的坦诚与进步,让团队成员感到敞亮与成就。我们的态度与行动影响着团队,但只有成果才能决定我们的位置和地位。

    面对挑战与困难,我们不能抱怨或退缩,尤其是对自己的选择与承诺。真正的自知之明是勇于担当,而不是自我丧失。团队中若充满无自知之明的人,将失去战斗力;若这样的人成为领袖,团队将陷入混乱。因此,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用成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03

    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平衡

    单纯地坚持利己主义或利他主义都存在局限。利己主义易引发他人不平衡,尤其在亲近关系中,各自的利己追求易成为矛盾根源。而纯粹的利他主义则可能导致动力丧失,且常受日常生活经验与知识的抵触,缺乏回应时显得不切实际。

    我成长于大家庭,目睹了利他与利己倾向的不同后果。短期看,利他者可能更受赞赏,但长期未必得到充分回报;利己者虽短期内得益,却易招致他人反感。这使我深刻理解到,对人不可亏待,但也不必过分讨好。人应首先照顾好自己,再适度关照他人,因为利他主义者无法感动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者也无法获得利他者的认同。

    实际上,利己者与利他者各有逻辑,收获各自的成果,满足各自的价值。利他者继续利他,满足其价值观,利己者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这无关好坏,不论高低。重要的是,这两种人同时存在,又各自难以转换。因此,尊重彼此,各行其道,偶尔尝试以对方的方式思考行事,或许能带来不同发现。

    04

    积极改变状况,也改变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与困难,但若只为自己考虑,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相反,若我们尝试先满足别人的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伸出援手,可能会发现,在治愈别人的同时,也治愈了自己。积极分子之所以积极,并非因为他们更聪明或拥有更多资源,而是因为他们愿意用行动尽自己的本分,将心比心。

    在组织中,我们不能只期待福利,而应思考如何为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让集体变得不同。生活中,若因享受到的各种便利和关怀而欢喜,便能营造积极的氛围;反之,若因平淡或未得到更多而怨郁,就会陷入负面情绪。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求证、实验、梳理逻辑,能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相反,浮夸、吹牛、乱贴标签只会暴露无知和虚伪。

    尽管世界难免无奈,但我们可以在微观和细小的层面上展现积极,与同为积极分子的伙伴们共同迸发出积极能量,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05

    平常心与不平常心

    网络上常有疑问,为“平常心是道”?实则,平常心之珍贵,往往经历非凡变故后方能显现。因此,于常人而言,保持不平常心方显道;而对不凡之人,回归平常心即是道。

    在企业家群体中,阅读名人传记蔚然成风。这些传记展现了企业家独特的人格特质与非凡成就,但对他们而言,接纳平常的人性同样不易。

    我常说,人需通过行动认识自己,让鹰翱翔鸡觅食,各得其所。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就业者,做成自己,便是成功。然而,“达人之境”更在于富贵时能体会平民心境,贫贱时仍持尊贵之行。洞察大势者,既有战略眼光,亦关注细节;做具体事时,不忘大目标。这种穿越两端、富有弹性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不同寻常的人性高度,超越了“做成自己”。

    要达到此境,需不断离开舒适区,挑战自我,创造新的成就感。这样的人生立体别致,有人为之精彩,有人不为所动,更多人则因压力过大而退缩。但人生之路,正在于此。人生因此而丰富,虽充满挑战,却也值得追求。

    06

    耐心之源

    耐心,这一品质看似天生,实则深受家庭、成长环境及个性形成期周遭环境的影响。窘迫、虐待与忽视往往难以孕育出对他人的耐心,但真爱、非凡关怀、深刻辅导或信仰转变却可能成为转变不耐个性的契机。反之,情感的背叛、商业欺诈、亲友的伤害等事件也可能导致信任崩溃,使有耐心之人变得焦躁。重建信任,是耐心重生的关键。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领悟到,缺乏恒久的宽仁与接纳,爱将变得脆弱且短暂。颜值、事业、体质、财富等外在条件都可能随时间流逝而衰退,唯有耐心能维系爱的长久。

    反思自我,我们是否能在胸怀中同时容纳自己与他人?在比较中,我们是否更关注对方的全貌而非仅美好一面?我们所认可的他人与其自我认知是否一致?若对方行为利他或功利,这对我们的关系是促进还是阻碍?即便对方有诸多不足,我们是否能给予其独特的理解与包容?耐心,是有心之人的数倍放大,它让爱更加坚韧与深远。

    07

    意志力也是一种生产力

    明确的目标与坚定的意志力是成就事业的双翼。为目标而奋斗,无论是优化条件还是创造条件,都能显著提升成功的概率。相比之下,目标模糊、资源分散、关系不明朗,则成功之路更为崎岖。

    意志力,体现在目标设定、坚持与路径选择上,是面对挑战不气馁的觉悟,是将有限收获与教训转化为前进阶梯的能力。它能在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发挥作用,通过基于远见与洞察的目标设定,以及常人难以坚持的努力,让不屈不挠者获得突破,吸引更多跟随者。

    有意志力才让很多事情不止于浅层,为难点提供破解机会,引领庸常之人搭载事业之舟,让异想天开得以落地。它促使团队形成集体意识,将分散的资源粘合,产生超越个体的能量。意志力作用的成果,又进一步增强了更多人的意志,形成良性循环。意志力让梦想照进现实,让挑战化为机遇,引领我们穿越黑暗,迎接光明。

    08

    擦亮双眸,做一个眼里有光的人

    我结识的一些朋友,他们眼神中闪烁着光芒。演讲时,他们传递的不仅是言语,更是有力的眼神。无论是坐在你对面的年轻人,还是历经沧桑的老者,他们的眼神都显得犀利而明亮。

    眼神是心灵力量的体现。能发出光的眼睛,往往源自富有好奇心、聚焦度和洞察力的心灵。孩童时期,我们带着天真与好奇,眼神清明有神。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逐渐失去了这样的眼神,甚至失去了平视、直视的能力。因为我们失去了纯真、自然与从容,也失去了好奇、探问与追寻。当我们看到同龄人或其他成年人眼里仍有光时,会感到特别的能量,却忘了自己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光。

    我们丢失了自然,收获了局促;丢失了放松,收获了畏缩;丢失了直接,收获了迂回;丢失了敞亮,收获了昏暗。但任何时候,都没有人禁止我们好奇、聚焦和洞察,也没有人能阻止我们去探寻、直视和想象。因此,我们可以随时重启眼里有光的进程,尝试擦亮双眸,找回那份纯真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