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上小米套现过亿,明月镜片这波,有点“狠”

查股网  2025-07-25 15:43  明月镜片(301101)个股分析

减持、减持、再减持;明月镜片高管的持续减持,最近引起了市场关注。

根据公开资料,2025年7月3日至7月17日期间,明月镜片高管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及其一致行动人丹阳志明合计减持明月镜片股份2,483,200股。

按期间的加权均价算,本次减持金额约为1.15亿元。

综合二级市场表现,自2024年8月起,明月镜片被纳入了AI眼镜概念股;背后与企业多次强调智能眼镜业务有关。

随后,明月镜片的股价便“起飞了”。从2024年8月初的19.62元/股,涨至今年2月巅峰时期的64.4元/股。

如今再看,一边积极发布AI眼镜相关消息,一边高管持续套现减持,明月镜片与AI眼镜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新复盘解读。

01 AI眼镜点燃资本市场

明月镜片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为谢公晚,他与弟弟谢公兴、妹妹谢微微共同创立了该公司。

业务主要涉及树脂镜片领域,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6 - 2020年。连续五年中国大陆镜片销量第一。

2021年12月16日,明月镜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镜片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

企业开始关联AI眼镜,从2024年4月说起。

2024年4月,明月镜片宣布与德国光学巨头徕卡公司达成镜片领域的独家合作协议,将徕卡镜片引入中国市场。

此次合作,被视为明月镜片向AI眼镜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一步。

2024年8月,明月镜片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在天猫、京东、小米有品旗舰店售卖智能眼镜Sasky(与小米合作),产品拥有语音助手、接打电话、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

与此同时,明月镜片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多次强调智能眼镜业务,并提及与小米等品牌的合作。

2024年8月29日,据同花顺,明月镜片新增“智能穿戴”概念。

时间来到2024年11月,彼时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小米被曝将推新一代AI眼镜,国内AI眼镜概念板块热度骤升。

2024年11月4日至11月18日期间,明月镜片股价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达48.83%。(从约22.6元至33.65元)。

今年2月,明月镜片再次迎来“政策+行情”利好消息。

一方面,中国信通院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另一方面,小米AI眼镜传闻进入备货阶段,产业链关注度飙升。

2025年2月25日,明月镜片上涨10.41%,收盘价创历史新高。

02 业务层面的相关性存疑

股价起飞了,但还得回到业务层面。

事实上,股价与AI眼镜行业的强相关性不言而喻,但业务与AI眼镜或许很难称之为强相关。

首先,从技术研发角度,尽管明月镜片宣称在“光学设计、精密制造、创新原料”等方面拥有“硬核科技”,但实际数据揭示了其技术局限。

从研发投入来看,财报显示,明月镜片2024年研发费用为3498.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55%;这与科技型企业相差甚远。

同时,明月镜片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于传统镜片材料领域,如1.71高折射率树脂技术的研发与升级。

在AI领域根据公开信息来看,企业目前尚未有相关专利布局,也未设立专门的AI研发团队,这表明其在AI技术方面的投入与布局相对有限。

其次,再看明月镜片多次强调的与小米的合作。

从2024年11月,市场开始传出小米正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2025年6月26日,这款产品最终亮相,明月镜片确实是小米AI眼镜的镜片合作方。

但明月镜片与小米的合作,也主要聚焦于镜片选配服务等传统业务的延伸。

例如,明月镜片为小米AI眼镜提供1.60/1.67折射率近视镜片选配服务,而实际上具体到小米AI眼镜产品本身的镜片选择和配镜服务过程,用户实际上在街边随便找一家具备配镜能力的眼镜店铺就可以轻松完成。

总结起来,明月镜片与小米在AI眼镜领域的合作确实有,但扮演的角色有限,还是自己熟悉的传统镜片选配领域,只是自己原本业务的极小一部分业务增量。

财报层面,事实上,近年来明月镜片的业绩已经明显承压。

财报显示,2024年明月镜片营业收入为7.70亿元,同比增长仅2.88%;今年一季报,仍是低速增长,营收为1.97亿元,同比增长2.63%。

业绩放缓背后,明月镜片的基本业务或许正面临更大的挑战。

03 高端频繁减持引市场争议

在股价“起飞”的同时,明月镜片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则开始进行密切减持。

2025年5月19日,明月眼镜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减持主体包括控股股东上海明月实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及其一致行动人丹阳市志明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拟在2025年6月11日至9月10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6,000,000股,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2.9891%。

来源:企业公告

从具体的减持实施情况来看:2025年6月11日-6月16日,持股5%以上股东诺伟其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65.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51%。

2025年7月3日-7月17日,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谢公晚、谢公兴、曾少华、丹阳志明),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2,483,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323%。

证券之星则是统计了一张更为详尽的减持图,见下。

来源:证券之星

可见,这些减持计划,整体呈现时间集中、主体多样性(涉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董事、高管等多方主体)、方式多样(采用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相结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金额较大,对市场的信息影响也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有投资人提问“实控人和高管为什么要这个时候清仓式减持”。

对此,企业回复为:大股东及高管减持系其个人资金安排。

雪球等平台上,关于高管减持的讨论还在继续。有网友调侃:“基本上全体股东都轮流减持了一遍,一个都没落下,佩服佩服”。

而按照此前的减持计划,目前减持计划还未实施完毕。

小结

在这场AI眼镜的狂欢中,明月镜片点燃了资本市场的想象,但最终,价值的回归将由业务实质决定。

毕竟,“技术包装”与“业务实质”,不应该离得太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