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智慧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深城交承建重点实验室获全市评估第一

查股网  2025-07-30 23:30  深城交(301091)个股分析

(来源:深城交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公示了深圳市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城交”)建设的“深圳市交通信息与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全市206家重点实验室的评比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评估等级为“优秀”,充分彰显了深城交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是深圳市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排头兵

图1 全市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示截图

实验室聚焦交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打造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捆绑式的开放合作创新体系。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交通治理难题,实验室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重点开展城市交通智能推演与精准调控技术原创性研究,攻克了该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技术难题及实际工程问题。

城市交通系统整体效能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达338座,居全球首位。过去20年,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快速增长,交通系统出行强度高、波动性强、供需失衡加剧,治理难度远超欧美同类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交通战略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提高城市交通“全息感知+协同联动+动态优化+精准调控”智能化管理水平。长期以来,基于局部感知、碎片数据、静态预测的调控技术,难以支撑现代城市复杂交通系统的整体持续精准调优。为此,实验室依托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市科技项目,历经近20年的持续攻关,形成复杂交通系统运行孪生、智能推演计算、一体化精准调控等方面的成套技术、核心平台和新型装备。

图2 实验室总体创新思路

【创新】

01

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底座

针对城市复杂交通系统要素间非线性、动态耦合的运行时空状态难以连续还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人车智能体的城市交通运行“行为-状态-空间”孪生建模方法,研发了国内首个城市级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底座,交通运行状态孪生精度达93.87%,复杂场景的智能体行为真实度量比国际经典IDM模型提升106%,核心算法获WAYMO国际公开数据集挑战赛冠军,实现了交通运行从局部感知到全量孪生的跨越。

图3 城市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底座图3 城市交通全要素数字孪生底座

02

多模式交通系统智能推演技术

针对大规模多模式交通系统变量多、变化快,难以动态推演的问题,发明了大小模型嵌套预测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智能推演成套技术,研发了国内首个城市交通智能推演计算平台(TransPaaS),研制了多尺度分层推演架构及高性能异构云边计算装备,实现了大规模交通运行高性能计算与多智能体计算的高效协同。多模式交通系统(十万级交通网络连接、千万级交通主体)推演精度≥93.23%、推演计算时间1.61秒。同时,将成果工具化,自主研发了基于Web的国产化交通仿真工业软件TransSim

图4 国产化交通仿真工业软件TransSim图4 国产化交通仿真工业软件TransSim

03

交通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

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空间强约束、运行强波动、多目标寻优下难以有效精准调控的问题,创新了全网时空资源“供需适配-运行协同”的城市交通一体化精准调控成套技术,建立了基于“效率-环境-安全-成本”多维奖励函数的综合评估体系,支撑了多模式交通网络时空供需匹配、重大通道精细化空间-智能体运行的测评互馈与设计优化;创建了40万+高价值真实交通运行场景的虚实融合测试环境,建立了强化学习驱动的交通调控策略库。拥堵征兆识别准确率达96.4%,全网运行调控方案分钟级生成,引领了我国城市交通调控技术的智能化升级。

图5 城市多模式综合调控系统图5 城市多模式综合调控系统

实验室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牵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多项科技类一等奖。研发出了城市交通智能推演计算平台(TransPaaS),研制出了“感知-计算-控制”系列化装备,推动了从经验管理到数智驱动城市交通治理的技术进步,有力促进了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果有力支撑了综合交通规划、重大工程实施、全网统一信控、城市停车智能调控、大客流应急指挥、智能网联场景测试等交通全链条业务的规模化应用,在香港、新加坡、阿布扎比等国际化标杆地区应用,促进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160多座城市。同时,响应我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的战略发展需求,培养了一批交通和IT跨领域融合的人才,社会效益显著。

图6 实验室成果在国内外城市的推广地图

面向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聚焦自主式交通、低空经济、具身智能、交能融合等核心方向持续攻关与演进,与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新一批软硬件成果转化并全球化推广,输出“深圳经验”,打造国际化技术标杆与应用范例。

图7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