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博动力带病上市疑云:谁在装睡?谁该担责?长城证券+致同+国浩三大中介不担责?7位委员不担责?

2012年4月,李占江注册成立了南京越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2013年,依靠南京市和建邺区拨付的100万元科技创业人才补贴,公司才正式开始运转。公司成立三年还处在亏损的边缘即申报IPO,成立第五年IPO过会,第六年即2018年5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格:23.34元/股,发行数量:1963万股(均为新股,无老股转让),总募集金额:4.58亿元人民币,长城证券作为其IPO保荐机构,收取承销保荐费用2328.56万元。
会计所:致同
律师所:国浩
然而,越博动力上市仅一年就业绩变脸。
一、业绩变脸快过川剧:IPO前的神话,上市后的笑话
闪电造富的神话:2012年4月成立,2013年靠百万政府补贴起步,2015年还挣扎在亏损边缘,2016年却突然利润暴增200%+,2017年继续高歌猛进营收9亿、利润近亿。成立仅6年就光速登陆创业板,市值一度逼近80亿。这堪称教科书级的逆袭剧本。
上市即崩盘的魔咒:2018年5月刚上市,当年营收直接腰斩(4.93亿),扣非净利润更是离奇亏损!2019年巨亏8.4亿,彻底撕碎高成长画皮。股价从云端坠入深渊,近17亿市值灰飞烟灭,1.58万投资者深套其中。这哪是变脸?分明是塌方!
核心质疑:一个成立时间短、技术壁垒存疑(同行可比性弱)、客户高度集中(前五大常年占80%+)、经营现金流持续巨额为负(IPO前累计负8亿+)的企业,IPO前三年业绩火箭式蹿升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是真实力,还是财技支撑的幻象?
二、IPO财报毒点密布:监管层与中介机构集体失明?
深入剖析其IPO招股书,处处是埋雷信号:
应收账款爆表:营收的照妖镜
畸高占比与诡异账龄:2017年末应收账款高达9.62亿,超过当年9亿营收!更诡异的是,其中9.16亿属于1年以内账龄。按常理,1年以内对应当年销售,但当年含税营收约10.44亿,这意味着2017年销售的88%当年一分钱都没收回!对比2016年49%未回款,政策突变还是冲业绩痕迹?
回款能力断崖预警:2018年末,1-2年账龄(即2017年销售形成)的应收账款仍高达6.63亿,占2017年营收的64%!长账龄堆积如山,坏账地雷早已埋下。
现金流失血不止:盈利的致命伤
持续大额失血:2014至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连续四年巨负(-1322万、-1.16亿、-1.57亿、-1.36亿),累计超-4.2亿,而同期累计净利润仅约1.43亿。赚的是纸面富贵,流出的却是真金白银。
解释苍白无力:公司归咎于业务发展快,应收和存货占款。但持续多年且远超净利润的失血,中介机构如何论证其持续经营能力?如何说服监管层这不是庞氏循环?
核心数据打架:招股书可信度崩盘
补贴退坡表述罗生门:越博声称2017年补贴仅退坡20%。但其大客户中通客车、大运汽车年报却直指客车退坡超40%!作为依赖客车市场的动力总成商,是公司选择性失明,还是中介机构核查走过场?
与大客户交易对不上账:越博披露2016-2017年向大运汽车销售1.66亿。但大运汽车同期新能源整车总营收仅1.71亿!动力总成售价竟逼近整车收入?是越博虚增销售,还是大运隐瞒收入?中介如何核对出这种荒谬结果?
存货跌价零计提:行业惯例的逆行者
招股书称以销定产无积压、毛利高无减值风险。然而可比公司大洋电机、正海磁材等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行业下行期(2018年新能源商用车增速骤降至2.6%)仍坚持零计提,是过于自信,还是不敢暴露存货潜在风险?
三、上市后骚操作不断:是偶然失误,还是原形毕露?
上市首年即上演三件套:
年报难产:延期发布,审计机构出手调减营收1.85亿、净利6656万(占原快报37.5%!),理由收入确认时点差异。如此巨额调整,IPO时的收入确认政策是摆设?
数据复制粘贴:2016、2017年经营现金流数据在年报中竟离奇撞数(同为-1.93亿),董监高和财务总监集体眼盲?基础数据质量荡然无存。
存货火箭式飙升:2018年存货暴涨132%至2.025亿,仍坚持零计提。在营收腰斩、行业遇冷下,这堆存货真能毫发无损?
灵魂拷问:如果IPO材料足够扎实、审计足够审慎,为何上市首年就爆发如此多且低级的财务乌龙?这难道不是IPO期粉饰难以为继的铁证?
四、灵魂拷问:谁该为这场带病上市闹剧埋单?
1. 实控人李占江:博士光环下的操盘手?从借百万政府资金起步,到缔造上市神话,再到业绩雪崩、公司濒临破产(负债率98.57%,现金仅442万 VS 1年内到期债务6.6亿)。作为绝对掌控者(IPO时持股50.58%),其对IPO前业绩真实性、信息披露准确性、资金链管理是否尽到诚信义务?技术创业初心是否早已被资本游戏淹没?
2. 中介机构三剑客:勤勉尽责还是勤勉收费?
保荐机构长城证券:对异常高企且账龄诡异的应收账款、持续大额负现金流、与大客户数据严重矛盾、补贴政策风险披露不足等问题,是否履行了看门人职责?保荐工作报告中如何解释这些毒点?
审计机构致同所:如何验证IPO前收入真实性(尤其88%当年未回款)?如何评估巨额负现金流的持续经营风险?为何对存货零计提无异议?上市首年即被迫大额调减收入,IPO审计质量何在?
法律顾问国浩律所:对客户集中风险、关联交易(如与沃特玛联盟成员交易)、信息披露一致性(如补贴政策)等法律风险是否充分提示并核查?
3. 发审委:审核的标尺是否失灵?陈瑜、柳艺、钟建国、何玲、王玉宝、龚俊、马小曼七位委员明明会场注意到了异常问题,为何不暂缓审议?不去现场或者要求中介复核?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2018年第4次发审委会议于2018年1月3日召开,参会发审委委员陈瑜、柳艺、钟建国、何玲、王玉宝、龚俊、马小曼,经审核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发审委会议主要提问问题如下:
1、发行人披露其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特点,上半年为产品销售淡季,下半年为产品销售旺季,尤其是第四季度最为明显。请说明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结合在手订单分析收入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2017年1-6月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否与季节性波动相符;发行人销售季节性波动的特点是否符合行业特性;
2、发行人应收账款逐年显著增长、毛利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请发行人代表说明2016年10-12米新能源客车毛利率显著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应收账款的回款是否正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3、发行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请说明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金额与存货变动情况是否匹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是否符合行业特征。
面对如此多且明显的财务异常信号和矛盾披露,发审委委员们基于什么理由投下同意票?审核关注点是否被高增长表象和新能源光环所迷惑,忽略了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商业逻辑合理性的穿透式审视?
五、追责不能烂尾:投资者的血泪需要交代!
监管层对越博动力上市后的乱象已有关注(问询函),但追责绝不能止步于上市后!IPO本身是否就是一场精心包装的骗局?
必须深挖IPO财务真实性:强烈呼吁监管部门对越博动力IPO报告期(2015-2017)的财务数据,尤其是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现金流、与大客户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彻底核查。是否存在系统性财务造假?
严惩失信实控人与中介:若查实IPO欺诈发行,必须对李占江等责任主体顶格处罚,追究刑责!对未能勤勉尽责的长城证券、致同所、国浩所,应严肃追责,吊销牌照亦不为过。
监委严查上市委委员等监管人员是否涉嫌职务违纪违法:明明看到了问题,不去现场核查,也不要中介机构复查,继续安排中介机构做问答题,纸上出数据, 能不让人怀疑是放水吗?
完善制度亡羊补牢:反思现行IPO审核中对异常高增长但现金流羸弱、客户集中依赖度高企业的风险识别机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让看门人不敢装睡。
若纵容带病上市者逍遥法外,就是对资本市场诚信根基的致命破坏。投资者的血泪质问:监管的利剑,何时出鞘?正义的清算,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