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扩大、股价暴跌,华大基因危机并存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基因测序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对生命密码的认知,华大基因作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曾在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近年以来,华大基因却陷入了一系列困境,从财务报表上的营收下滑、利润亏损,到资本市场上股价的大幅波动,再到市场层面的竞争加剧与口碑起伏,华大基因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与挑战。
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华大基因当前的处境,也能为整个基因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而对华大基因而言,更是需要直面其发展困境,寻求破局路径。
业绩持续下滑,财务报表上阴霾不散
华大基因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38.67亿元,同比下降11.1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亏损9.03亿元,同比下降1071.68%,这是自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净利润为负的情况,且亏损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72亿元,同比下降18.18%,归母净利润为-5269.51万元,同比下降524.87%。

从业务板块来看,各板块表现分化严重。生育健康业务作为传统优势板块,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49亿元,虽同比下降2.46%,但相对较为稳定,仍展现出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主要得益于其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领域建立起的市场认知度与客户基础。
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19.02%,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反映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肿瘤早筛等技术的逐步推广,该领域市场需求正不断释放。
然而,感染防控业务却遭遇“滑铁卢”,2024年营业收入仅0.73亿元,同比下降85.91%,成为业绩下滑的主要拖累因素。这一方面是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临时性需求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国内多地出台严查严管医疗机构样本外送检测政策,极大压缩了该业务的市场空间。
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在剔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后,同比增长22.37%,显示出公司在多领域布局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韧性。
净利润暴跌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营收规模下降外,产品价格受市场竞争及政策影响不断走低,产品结构调整也使得部分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
与此同时,前期投入资产未实现预期收益,公司进行战略收缩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达2.42亿元。持续的研发投入、高额的折旧摊销费用以及整体运营成本的增加,也在不断侵蚀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的销售费用在2024年虽有2.54%的下降,但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效果有限。管理费用因公司运营规模及管理复杂度提升而增长2.68%。
研发投入虽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却在短期内对净利润造成冲击,在营收未大幅增长时,这种投入产出的不平衡愈发凸显。种种迹象表明,华大基因正面临着严重的业绩困境,如何在营收与成本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股价波动,映射资本市场信任危机
华大基因于2017年7月14日登陆创业板,上市之初,凭借“基因测序第一股”的光环,股价一路飙升,在2017年11月达到历史高点,总市值超过千亿元,彼时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随后股价便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旅,到2024年11月,后复权形式统计,区间累计跌幅为79.13%,跑输大盘,总市值缩水超800亿元,至2025年7月24日收盘,总市值仅为221.16亿元。
股价的大幅波动,背后是市场对其业绩预期的不断调整。2020年,受益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华大基因净利润达到20.9亿元的高峰,股价也随之出现阶段性上涨。
但随着事件影响逐渐消退,业绩“三连降”,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4.62亿元、8.03亿元、0.93亿元,股价也持续下行。2024年公司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更是加剧了股价的下跌压力。
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动摇,是股价低迷的重要原因。业绩的不稳定,使得市场对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质疑。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潜在进入者和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与服务,华大基因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
尽管公司在研发投入、业务布局上有积极举措,但短期内难以扭转市场预期,股价在低位徘徊,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华大基因的信任危机仍在持续。
市场竞争加剧,短期恐难打破行业困局
基因测序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资本与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华大基因虽为行业先驱,但如今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激烈竞争。
在技术层面,竞争对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试图在测序速度、准确性、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新兴的基因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部分企业在特定领域的技术已逐渐逼近甚至超越华大基因。

例如,一些专注于肿瘤基因检测的初创企业,凭借更精准的检测技术和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在细分市场中迅速抢占份额,对华大基因的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构成直接威胁。
价格战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基因检测服务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纳入带量集采后,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华大基因作为行业龙头,也不得不跟随降价,这直接压缩了产品毛利率和盈利空间。这也意味着,如果华大基因不能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更大突破,未来将面临更大的价格竞争压力。
政策监管环境的变化也给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深刻影响。国内外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不断调整,国家对基因检测服务行业、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数据安全等监管法规日益完善。
例如,国内严查严管医疗机构样本外送检测政策的出台,使得华大基因的感染防控业务受到重创,而其他企业若能更快适应政策变化,调整业务模式,便有可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
海外市场方面,华大基因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公司业务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但境外业务面临着法律法规、产业及关税政策变化,出口管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利变化等风险。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及美国相关政策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其在北美市场的业务拓展。
与此同时,国际知名基因检测公司在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市场渠道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华大基因在海外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从市场反馈来看,客户对基因检测服务的质量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华大基因若不能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客户体验,便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客户的青睐。在品牌建设方面,虽然华大基因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一些负面事件影响下,品牌形象受到一定损害,这也给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
华大基因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业绩下滑、股价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危机交织。要走出困境,需从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成本控制、改善市场拓展策略以及强化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个行业依然前景无限。但是可以预见的市,未来华大基因能否重新找回发展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依然值得持续关注。
结语
华大基因由盛及衰,从经历高光时刻走向亏损困境的发展历程,对于投资者、行业从业者以及关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人们而言,既是警醒也是鞭策。因为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华大基因的发展走向,不仅关系到一家企业的兴衰,更可能影响整个基因检测行业的未来格局。
我们期待在危机并存的行业态势之下,华大基因能够重拾昔日的辉煌,依靠其行业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因为入局时间更早,依靠行业红利站在行业之巅。
而这种行业地位的形成,显然需要华大基因有着更加宏伟的发展愿景,从而能够披荆斩棘,走出眼前的阴霾。无论如何,华大基因的前途与命运,依然值得市场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