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蓝晓科技-300487-公司西藏提锂项目取得突破,规划建设生命科学高端材料产业园区-250910

查股网  2025-09-10 14:49  蓝晓科技(300487)个股分析

(来源:研报虎)

  事件:2025年8月20日,蓝晓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47亿,同比下降3.64%;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上涨10.01%;扣非净利润4.36亿元,同比上涨11.08%。

  点评: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盈利同比上涨。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体销售毛利率为51.26%,较2024年同期上涨3.78pcts。2025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10076.61%,主要系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增加所致;销售费用同比上涨13.90%;研发费用同比-1.56%。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5.97%,较去年同期上涨4.32pcts。我们认为,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生命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及超纯化等业务增长,原材料成本下降。

  1H25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上涨。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8亿元,同比上涨36.50%,主要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亿元,同比-26.34%,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0亿元,同比上涨103.34%,主要系2024上半年子公司归还借款所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22亿元,同比上涨8.53%。应收账款7.41亿元,同比下降1.85%,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从2024年同期1.88次变为1.68次。存货周转率下降,从2024年同期0.61次变为0.52次。

  生命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及超纯化等业务延续增长趋势,支撑业绩增长。根据公司2025半年报,1H25公司实现吸附材料营业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3.40%。吸附材料中生命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与超纯化等板块业务占比较高,同时保持较快增长。公司综合毛利率为51.26%,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其中,吸附材料毛利率为54.27%,增加3.2个百分点。吸附材料业务的毛利率进一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生命科学、金属资源、超纯水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体现了公司的技术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后续有望依托技术优势巩固增长,进一步支撑公司业绩并强化盈利韧性。

  公司西藏提锂取得产业化突破,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根据公司2025半年报,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及在执行盐湖提锂产业化项目共12个,合计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近10万吨。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点项目国能矿业结则茶卡项目首条产线试运行顺利,预计将建成西藏地区首个达标生产的工业级“绿色零碳直接提锂”标杆项目。除了西藏提锂项目,近年来公司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不断提高吸附技术在矿石锂精制、锂电池回收、伴生矿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同时围绕新能源金属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其中红土镍矿提镍、钴提取及回收、石煤提钒领域已签订多个工业化项目;氧化铝母液提镓保持较高市场占有率,在提铀领域对国外品牌进行替代,产品销售加速放量。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依托技术与产能优势,在锂电赛道持续打开增长空间。

  生命科学板块规划高标准新园区建设。根据公司2025半年报,为满足订单增长及产能升级需求,公司计划在陕西省渭南市投资新建生命科学高端材料产业园区。从业务表现看,1H25该板块吸附分离材料收入达3.20亿元,同比增长12.43%,整体增势稳健。具体产品进展方面,多肽固相合成载体业务延续良好增长,推进多个GLP-1多肽类项目,覆盖大多数临床阶段仿制药项目,后续有望逐步放量;ProteinASuno产品通过国外知名药企测试并开展替换验证,国内新增知名药企抗体临床三期项目替换验证及两个抗体IND申报项目;色谱填料领域,10个类型已完成DMF认证,另有9款处于申请阶段;乳铁蛋白项目完成多家国外客户测试且反馈积极,产品载量优势明显;小核酸载体产品涵盖数十个临床阶段项目,部分针对慢性乙肝、高血脂、糖尿病等大病种,市场潜力较好。我们认为,公司加大对生命科学板块投入,未来有望依托项目放量与产品优势,进一步巩固该板块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0.67/37.48/44.7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0/12.22/15.1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1/2.41/2.99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倍数分别为29.5X、23.4X、18.9X。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科学、金属资源、水处理及超纯化等业务延续增长趋势,支撑业绩增长,后续随着行业需求持续释放与公司产品竞争力提升,有望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巩固业绩基本盘;2)公司西藏提锂取得产业化突破,多维度布局涉锂产业链,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叠加,有望在锂电赛道持续打开增长空间;3)公司在生命科学板块规划高标准新园区建设,加速生命科学板块产能布局,有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下游应用领域变化的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技术泄密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