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何以百天收获港股IPO
7月9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其发行价为18.18港元/股,上市首日市场交易活跃,股票高开高走,至收盘涨幅9.13%,报收19.84港元/股。
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蓝思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周群飞手持木槌敲响上市铜锣。她表示,到港上市是蓝思科技“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以香港为支点,让国际资本与蓝思的智造优势、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享“中国智造”的增长红利。

教科书级的资本运作:百天成功IPO
港股上市,与A股有很大不同,但大体也分为筹备阶段、提交上市申请、审核与反馈、聆讯阶段、路演与招股和挂牌上市。这其中,从递表到通过聆讯是耗时最长的阶段,通常需要3-6个月,而且有不少企业需递表2-3次才能顺利通过聆讯。
2024年以来,港股平均上市周期(首次递表至挂牌)约为393天。当然,上市时间仍因企业情况而异。在蓝思科技之前,快的,有荣利营造仅用103天便完成上市;慢的,如嘀嗒出行耗时1359天。
蓝思科技此次港股IPO跑出了“加速度”,堪称教科书级的资本运作,从递表到挂牌,仅耗时约100天。具体来看:
2025年3月3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6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6月2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6月23日,保荐人收到港交所反馈信函;
7月9日,股票挂牌上市交易。
蓝思科技“快速过会”,在资本市场人士看来,这彰显了该公司的号召力。
“这里可能有蓝思科技在A股市场规范化经营的积累。”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启亮表示,同时也说明其在A股市场上的规划经营得到了港交所认可,更印证了其扎实的基本面和清晰的战略规划获得认可。

三大核心优势:吸引国际顶级基石投资者认购
一家公司的股票有没有投资价值,专业投资者的资金不会骗人。
蓝思科技此次港股IPO全球发售2.62亿股,每股定价18.18港元,每手200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6.94亿港元。
不少资金来于国际顶级基石投资机构,包括小米集团、世运电路、瑞银UBS、LMR Partners、橡树资本、QRT Capital、无极资本、大湾区、Veriton、金涌等10家国际顶级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涵盖产业资本、国际资管公司、对冲基金、区域投资机构及多策略基金等。
市场人士认为,多元背景的基石阵容不仅为公司上市注入强劲信心,更凸显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精密智造领域的全球稀缺性,以及与智能汽车、AI终端等新兴赛道的协同潜力。
事实上,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龙头,蓝思科技的市场地位获得了权威认证。
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收入计,蓝思科技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块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及“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3%、20.9%。
其核心优势源于三大底层能力:深厚技术积淀、领先智造能力及完善全球化布局。
技术层面,从普通防护玻璃到模组、再到集成传感器的“智能交互玻璃”,持续突破消费电子“交互界面”的物理边界;在智能汽车领域,已形成车载玻璃、智能座舱集成、车规级传感器等多元产品矩阵,深度绑定全球头部车企。
智造层面,公司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维平台化能力,材料利用率、能耗水平、良率等核心指标持续优化,智能制造系统实现“一键式”生产调度,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精密智造服务。
全球化层面,公司已形成“中国总部+海外基地”的产能网络,在国内外拥有九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包括位于东南亚的海外生产基地,以及位于香港、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地的海外办公驻点,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覆盖。

A+H双向赋能:从“果链代工”到“全场景智造”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蓝思科技被诟病单一依赖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果链”色彩浓厚。但细研其年报,2022年至2024年,蓝思科技对苹果销售收入占比已有较大降幅,产业链多元化布局拓展至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AI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例如,作为“支付宝碰一下”的核心硬件供应商,蓝思科技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公司凭借在精密结构件、先进材料应用及终端整机组装方面的能力,为“碰一下”技术的大规模商用提供了硬件基础,助力提升“碰一下”支付的流畅度与成功率。
因此,蓝思科技也被誉为“碰一下”概念股龙头。2025年初,蓝思科技A股还曾靠“碰一下”概念,股价大幅攀升超30%,公司市值也一度逼近1500亿元。
此次赴港上市,蓝思科技亦有着清晰的战略图景,重点发力核心技术研发、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包括持续加码AR光学、智能感知、新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深化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的协同效应,推动“一块玻璃”从手机、平板向汽车座舱、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速海外布局,支持新兴业务扩张,部分消费电子龙头企业集体“南下”。除了蓝思科技之外,今年7月初,立讯精密公告,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事项;歌尔股份此前也已公布分拆子公司赴港的计划。
多家券商研究部表示,蓝思科技的稀缺性在于“消费电子基本盘+新兴赛道增量”的双重驱动: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业务客户基础稳定,市场占有率领先;智能汽车、AI眼镜/XR头显等新兴领域的提前布局,有望打开数倍于当前市场的增长空间。
随着港股上市落地,蓝思科技正式进入“全球资本+中国智造”的双向赋能阶段,“A+H”双平台战略将进一步强化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