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杂志聚焦:国投智能云甲数字背心引领科技警务新风尚
2025年第2期《中国警察》杂志刊登一篇题为《科技兴警丨厦门:警用装备“上新”,警务效能提质》的文章,文章中报道了由国投智能自主研发的“云甲数字背心”。该产品是一款专为民警执法打造的警务智能背心,集安全防护、轻量化、穿戴舒适于一身,融合安全通讯、多传感器感知、单警装备模块化搭载、生命体征检测和定位等强大功能,让移动执法变得信息化、智能化、轻便化,为民警提供全面、精准、实时的数据支持,是民警执法的得力助手!请看报道详情>>>
晨光初现,无人机集群升空,沿厦门鼓浪屿码头、广场、景区巡航,实时回传现场画面,喊话发布反诈、防拥堵预警;
烈日当空,民警身着“云甲数字背心”执勤巡逻,实时定位、无感采集群众诉求、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傍晚时分,机器狗伴着人流“踩街”,红外探头“嗅”到一个可疑背包,指挥中心调度警力两分钟内赶到,交还给失主;
夜色笼罩,无人巡逻车时刻保持警惕,红外镜头穿透夜色锁定可疑人员,数公里外的特警握紧“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严阵以待,动能打击制服、快速平息争端……
在鹭岛,眼前这些场景是科技赋能、智慧筑盾的日常。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以“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聚焦实战导向、基层导向,打造“装备保障、前沿探索、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实战应用”五位一体的新型警用装备研发应用体系,以智慧装备重构城市安全格局,激活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升的“数治”引擎。
体系筑基:
从“经验主导”到“靶向研发”

无人安防车具有L4 无人自动驾驶能力,可搭载警用机器狗、无人机等执行任务

操作警用无人机巡逻防控
“
“新型警用装备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从前期调研、技术攻关、样品制作到测试定型、批量生产等多个环节,还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务必从顶层设计开始建章立制、整体推进。”厦门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主任陈江场介绍道。
根据公安部、科技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厦门市公安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警保、科通等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整合公安、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成立新型警用装备研发工作室、警企联创中心,走实“需求调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实战检验”完整闭环。
研发初期,团队深入基层派出所调研,直面民警在执法工作中的痛点:传统防护装备笨重、信息化手段不足、装备之间衔接不紧密……这些问题被逐一转化为研发需求清单。与此同时,厦门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与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装备财务局紧密对接,一方面,紧密追踪国际前沿科技趋势,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入警用装备研发全过程,实现技术与装备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另一方面,深度剖析警务应用场景,确保研发方向始终紧跟实战需求,兼顾前瞻性与实用性。
蛇年春节刚过,在厦门某科技园区内,一场特殊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一线民警、工程师、技术专家围坐一堂,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警用装备轻量化设计。“过去警用装备研发多是‘闭门造车’,现在通过警企合作,我们直接对接尖端技术团队,研发效率成倍提升。” 警务保障部技术骨干孙坦感慨道。
这种高效联动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始终贯穿研发全程:科研机构提供理论支持,企业负责技术落地, 公安部门把控实战需求。例如,在“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的研制过程中,某军工企业贡献了电磁动能调控技术,高校实验室优化了抗干扰电路设计。多方合力下,原本需要数年的研发周期被压缩至18 个月。
研发过程中,团队曾遭遇多项技术瓶颈。以“数字背心—云甲”为例,如何在高强度防护与轻量化之间找到平衡点?研发团队联合材料科学专家,经过上百次实验,最终采用新研发的超高强纤维布料技术,将背心重量减轻40%,同时抗冲击性能提升50%。“每一克重量的减少,都是对民警体能的解放。” 警务保障部副主任陈明发表示。
此外,研发团队还引入“乐高式”拼接理念, 采取模块化设计,民警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更换功能模块,如增加实时定位系统、便捷记录功能、生命体征监测模块,极大提升了装备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技术突围:
从“实验室”到“实战场”


民警与技术研发人员共同测试科技装备技术参数和应用场景
2025 年1 月5 日,新年国内的第一场白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燃情开跑。伴随3.5 万名跑者参赛的还有一组“特殊警力”:无人机群盘旋高空实时侦测预警,地面无人车穿梭巡逻,机器狗深入人群密集区探测可疑物品,通过定时定点巡逻,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巡逻频次和力度,减少监控死角问题, 打造全时空、无盲区、网格化的社会面治安防控体系。
这是厦门市公安局研发的“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该系统集无人安防车、警用机器狗、警用无人机和无人机侦测等装备为一体,具有L4 无人自动驾驶能力,还全面整合了人工智能行为识别、物联网数据互通等技术,可自动标记可疑人员、异常行为并同步至指挥中心。
“类似马拉松比赛这样的大型活动,在短时间内就能汇聚大量人流、车流,依靠脚板巡逻、嘴巴喊话的传统警务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万一遇到突发事件也没办法及时赶到。”参与当天执勤任务的治安支队民警张文辉回忆道,该立体防控系统整合了空中、地面新科技装备,大大提高了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项目负责人孙坦看来,这个新型警用装备能够顺利通过实战检验,被一线执勤民警评价为“好用、管用、实用”, 关键还在于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实战导向的完美融合。
根据《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警务保障部组建了一支跨领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 多次赶赴基层一线召开项目推进会、研讨会、评审会,广泛收集民警在日常执法、应急处突、侦查办案等工作场景中的痛点与需求,以此为依据精准定位研发方向,确保创新成果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警务工作效能。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与科研机构、高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托实战导向的创新研发机制,厦门市公安局各个层面新型警用装备不断涌现,一笔一画勾勒了科技兴警的生动注脚。
在执法防护装备方面,研发出具有高强度防护性能、轻量化设计、智能化预警功能的新型“数字背心—云甲”,提升民警外出执勤的信息化手段, 可以更好保护个人安全,有效解决现阶段民警穿戴不方便、信息化不足和生命安全等问题,提升一线民警的作战能力和安全性。
在反恐处突装备方面,研发出具有高射频低后坐、威力可调动能打击的“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 用于执行治安巡逻、威慑警告、聚集人群驱散、动能打击制伏等任务,有效解决传统防暴武器制伏效率不足的问题。
从“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到“数字背心—云甲” “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厦门市公安局在2024 年获得“实用型、发明型和外观”等国家专利11 项,并参加2024 年(厦门)警安法务科技展览会。同时,在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会同部科技信息化局开展警用装备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工作中, “数字背心—云甲”和“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2 个项目成功获批立项,获得公安部专项支持经费。
实战淬炼:
从“研发数据”到“场景应用”

鹭江派出所56 岁的民警老林正在“网红打卡点” 八市巡逻,“云甲数字背心”的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突然发出蜂鸣——心率120,血压升高!指挥中心大屏瞬间弹出警报,值班员迅速调集附近巡逻警力支援。原来,老林刚结束一场追逐小偷的百米冲刺。“背心‘盯’得比我还紧,现代科技真正成了我们的‘护身符’。” 老林擦着汗笑道。游客得知情况后纷纷掏出手机拍下“黑科技警察”的身影,连连感叹:“厦门的警察,连一件不起眼的背心都这么‘聪明’!”
据介绍,“云甲数字背心”基于一体化集成工具及穿戴技术应用,融合通信技术,通过新材料应用、模块化更换、生命体征检测,可减少穿戴装备体积和重量,可检测处警民警心跳脉搏等异常情况, 有效解决民警外出执勤穿戴不方便、信息化不足和健康安全等问题,提升一线民警的作战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
目前,鹭江派出所已经借助“云甲数字背心” 在辖区开展日常接处警、服务群众等工作,用“黑科技”为各类警务工作增添一份保障。
面对突发敏感案事件,如何平衡执法安全与效率?厦门市公安局同样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
在一次测试中,测试人员使用电磁防暴器对“暴恐分子”实施打击。弹丸命中目标的瞬间,动能自动调节至非致命模式,“暴恐分子”应声倒地却未受重伤。“这套装备让我们在维护秩序时更有底气, 在安全距离外就能有效控制局面。”项目负责人孙坦表示。
孙坦介绍,“手持式电磁防暴发射器”以可调动能非致命打击为目标,具有高效电磁发射、威力可调、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总线式架构、高抗干扰电路设计等关键技术。在研制过程中,根据装备特点和使用场景,开展满电状态最大射击弹丸数量、高温高湿、穿透力和电磁兼容性等针对性测试试验, 提升了装备防破解、抗干扰能力,优化热均衡射击、大电量管理等技术,确保装备稳定性、可靠性。
站在厦门市公安局装备展示厅内,警用机器人、智能单兵系统等下一代装备已进入测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未来警队’。”陈江场介绍, 2025 年还将持续贯彻公安部、科技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议精神,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强化新型装备实战运用,不断推出更多适应实战需求的新型警用装备,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从笨重的传统装备到轻量化的智能背心,从人力密集型巡逻到无人集群联防,厦门市公安局用科技重新定义了“智慧警务”的涵义。在这里,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而是街头巷尾的真实守护;科技不仅是冰冷的代码与硬件,更是警民间温暖的情感纽带。正如民警老林所言:“过去靠腿, 现在靠脑,但初心始终未变——用最适合、最贴心、最管用的方式守护城市安全,擦亮平安底色。”
(转自:国投智能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