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技术否极没有?
富凯摘要:国民技术面临股价持续下滑和主业亏损的双重危机。
作者|幕恩
一度因搭上“锂电池”“半导体”“网络安全”热门概念的国民技术,股价曾一度涨至42.26元/股高位,但随着概念的消减和主营业务的萎靡,其股价一路下滑,截至10月30日收盘,市值比高位时缩水约180亿元。
时任董事内幕交易
2021年7月30日,国民技术股价攀升至上市以来的最高价42.26元/股。
对此,有人举报国民技术管理层进行内幕交易及操纵股价。其在举报信中透露,“国民技术自2021年5月起利用资金优势和制造信息优势,联合私募基金和个人大户操纵股价,从2021年5月起,到2021年7月8日的18元,2个月上涨3倍”;“2021年7月8日起,国民技术虚假披露3400万美元有望追回的诉讼公告,及非公开增发股票的公告。于是股价连续涨停,在7月28日达到42元/股”。
回顾公司于2021年公布的公告可知,在股价大涨之前,曾公布多个利好消息。例如公司曾在2021年5月31日披露了与浦项化学签署了《意向书》、即将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业务领域开展合作的消息。此后,公司又于2021年6月11日晚间披露《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公司股价再次出现异常波动。另外,在2021年7月19日晚间,国民技术还披露了非公开个发行预案,计划向董事长、总经理孙迎彤增发股票。公司称该次增发构成管理层收购,增发完成后孙迎彤将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该公告发布后数天后,公司股价达到42.26元/股的高位。
上述举报在2023年7月份有了答案。7月21日,重庆证监局公布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2号”称,国民技术时任董事俞鹂因内幕交易,被重庆证监局处以没收违法所得1536.94万元,同时按照“没一罚三”的规定,并处4610.83万元罚款,罚没金额合计超过6000万元。
在2023年6月27日举行的听证会上,俞鹂代理人提出,俞鹂实际控制何某英及方某花证券账户依据不足,股票账户获利与内幕信息无关,对俞鹂处以“没一罚三”的处罚过重等问题,希望对俞鹂不予行政处罚。
对此,重庆证监局在复核后认为,国民技术公司公告、公司情况说明、询问笔录、以及俞鹂的手机号、IMEI号等证据证明,俞鹂是内幕信息知情人,且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进行了股票交易获利,考虑到俞鹂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对俞鹂采取没一罚三,量罚适当。
主营业务拉胯
国民技术股价持续下跌,主营业务亏损也是一大主因。
数据显示,2022年,国民技术扣非后净利润报亏1.16亿元,净利润报亏3248.5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报亏3.08亿元,净利润报亏3.5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国民技术主要产品包括安全芯片、通讯芯片和锂电池负极材料。
据2023年中报显示,在国民技术的主营业务中负极材料占比56.29%,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占比40.22%。
对于三季度的业绩亏损,有投资者指出,负极材料产品降价,为什么翔丰华、杉杉股份等负极材料公司净利润同比去年下滑,今年中报分别实现净利润6000万元、4亿元,而斯诺却亏损6000万元?
对此,公司回复称,今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出现阶段性调整,负极材料价格下滑幅度较大,市场竞争加剧,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降幅较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公司负极材料2019年毛利率为12.51%,而到了2023年中报,负极材料毛利率变为-3.45%。
对此,国民技术回复称,公司正通过持续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寻求与上游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以降低产品成本,探索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司目前在内蒙古地区的产能还较小,扩大产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大客户的持续供货,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客户开拓情况,推进相关产能建设。
与此同时,国民技术2014年安全芯片类产品的营收占比高达85.2%,营收达3.63亿元;通讯芯片类产品占比为7.65%,营收达3257.06万元,但到了2022年,安全芯片占比大幅下降至38.33%。
对于投资者对安全芯片业务的质疑,公司回复称,在目前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下游消费终端需求乏力,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新的发展变化,但公司仍将专注集成电路设计和新能源负极材料领域的业务并不断做精做深做强。
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今年三季度,公司的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毛利率持续下降,分别为59.19%、47.61%和30.78%。
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公司2021年对负极材料投资扩产,但因为产能过剩,公司占大头的负极材料业务亏损严重。未来公司能否改善仍需要降低成本,战略调整公司主业结构。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