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5上卖力演出的机器人,像极了上班摸鱼的打工人
7月28日,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落下帷幕。
展会期间,上海烈日和暴雨交替,热得像蒸笼,依然没能挡住人们的热情。开幕前两天门票就公告售罄,不少业内人士在线求票,原价498元的三日票被炒到2000多元。
本届WAIC2025的含金量也没让观众失望,创下多个记录:超过800家企业参展,展区面积超7万平方米,100+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产品,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50亿元。
热闹背后,WAIC2025揭示了哪些行业趋势?机器人取代人类还有多远?各个大厂的AI竞赛整况如何?我们在WAIC2025暴走两万步,总结了一些你可能错过,但有必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机器人:不当演员能好好打工吗?
机器人是WAIC2025当之无愧的主角。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只有20+款机器人亮相,今年则有60+款。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灵动智能等公司带来的150+台人形机器人,散布在会场二楼以及一楼中庭的各个展区。
人气最旺的当属宇树科技。它在站台办起了拳击比赛,拳击手就是两台机器人。只见两位“运动员”礼貌性握手之后,其中一位打出一拳,另一位直直往后倒下。比赛结束,观众欢呼,工作人员赶忙去搀扶。

智元机器人的机器狗则在表演后空翻、直立行走。站在场地中央的人形机器人则手拿礼花,当起了“拉拉队”。

科幻片里的机器人通常带着一丝狡黠和想要取代人类的野心,现实中的机器人则在苦练才艺,致力于给人类带来快乐。
有陪观众打冰壶的。

有表演打手碟的。

有跳舞的。(这小蛮腰,机器人也有身材焦虑了吗?)

还有陪打麻将的。

一批机器人忙着展示才艺,另一批机器人则在“打工”。
比如流水线质检工。

货物搬运工。

我们从智元机器人的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B端,比如物流搬运、分拣、工厂安防巡检、文娱商演等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需要机器人有更大的灵活度、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更好的自主思考能力。
为此,各大机器人公司都在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强四肢的灵活性、优化模型。比如智元机器人展出的OmniHand灵巧手,有21个自由度能帮助人形机器人做出更加精细复杂的动作,比如弹钢琴、跳手势舞、和猜拳。人手到肩膀的每个关节称为一个自由度,人手总共有27个自由度,越接近这个数字意味着越灵活。

卓益得机器人公司展示的这款微表情机器人,基于多模态技术和智能肢体仿生技术,可以模仿人脸做出各种细微的表情。

另一个技术突破,就是让机器人从遥控进化到自主行走。
云深处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就在现场演绎了电力巡检作业场景。由于工业现场对续航要求极高,云深处研发的四足机器人绝影X30可以自主判断电量并找到充电桩自行充电,能够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持续运行。此外,现场还展示了四足机器人爬坡、走楼梯的场景。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在浙江某换流站的实际应用中,云深处机器人已实现1000+小时的平均无故障运行记录。

除了参展商展出的应用场景之外,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方向还有很多。一位从事出版行业的观众告诉我,他们希望能让机器人代替人工做图书的分拣、搬运工作。也有零售行业的观众希望机器人能完成客户接待等工作。但他们咨询后得到的答案都是“需要定制”。
我们在现场也看到针对零售场景的四足机器人,想要捡起掉在地上的矿泉水却接连失败。

各行业各都存在“降本”的需求,希望能用机器人实现降本增效。但目前机器人的能力以及产量暂时无法批量满足。“定制”意味增加成本,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AI大模型:Agent、Agent、还是Agent
这届WAIC,AI大模型厂商们从拼参数转向了拼应用落地。阿里、腾讯、百度等各个大厂都在极力展示应用场景。
阿里推出一款AI眼镜,将夸克的搜索能力和旗下其他应用结合,如高德地图、淘宝、飞猪等。这款眼镜可以帮你规划旅游、学习计划,也可以在逛淘宝时比价、支付、直接在眼镜上查看导航。

腾讯则恨不得承包你的24小时。从健康管理到学习工作再到旅游出行,一口气发布10个AI智能体。
腾讯广告专为营销场景打造的商业AI解决方案“奇妙数字人”也在会上亮相,观众可现场体验用多个奇妙数字人形象生成营销短视频素材的过程。据了解,目前“奇妙数字人”已储备多达3000+个公共数字人形象,且仍在增加不同年龄、风格、穿搭及场景等形象。何以适应电商、教育、金融、大健康等多个行业的精细化营销需求,并支持商家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专属数字人分身。

蚂蚁集团推出了国内首个金融深度智能体应用,设计了银行财富管家、保险规划师、证券投资向导等多个角色,满足用户的不同理财需求。

百度则重点展示了直播领域超级智能体,还在展台布置了一个直播间。
华为和科大讯飞都推出了针对文旅行业的大模型。应用于景区流量监控、应急调度、路线规划、智能讲解等需求场景。


工业级AI:探索与人的连接
在工业领域,我们部分企业对AI的应用正在突破行业边界。
中国铁塔用自研的经纬大模型、AI智能体、AI+一体机等产品,结合丰富的基站资源,在文物保护、耕地保护、森林防火等领域投入应用。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铁塔已经和山西省文旅局达成合作,建立文物安全监控平台,对全省1100个文物单位实施保护。系统内记录了各个文物单位的基本信息以及负责人。一旦发现有不法人员破坏文物,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便会自动报警提醒相关负责人。

中国南方电网展示的“悟空”带电作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完成拆接引线、清除飘挂物等作业。如果类似的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发展,或许更多工人可以远离高危工作环境。

首次参展的西门子此次也展示了自研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这是该系统在中国的首次亮相。2024年推出以来,Industrial Copilot已应用于全球200多家企业,与超过15万名工程和生产人员协作。
今年,Industrial Copilot升级为贯穿规划、研发、生产、运维全链条的“智能体系统”。 比如在AI+能源系统场景下,Smart ECX智慧能碳平台内置的“能碳助手”,可利用专属知识库回答政策、知识和操作问题,实现能耗数据查询、软件功能操作、账单识别分析等功能,还可结合行业大模型和业务数据生成能源审计报告,帮助企业节能降耗。


写在最后
在WAIC2025主论坛,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发问:“当书本与互联网知识穷尽时,下一代的智能将从何处获取?”
答案或许就在物理世界。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人和Agent会成为WAIC2025最重要的两大趋势。当AI学习完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之后,如果还能像人类一样能感知现实世界并作出反应,也许我们才能迎来下一个智能时代。
内容作者: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