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回升+业绩双增!7700亿苏州银行逆流而上

查股网  2025-11-04 14:29  苏州银行(002966)个股分析

作者|深水财经社 冰火

A 股银行三季报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愁,13家营收同比下滑、7家归母净利同比缩水,而苏州银行(002966)却逆流而上。

今年前三季,该行营收、归母净利“双增”,总资产突破7700亿元,净息差止跌回升,不良率保持低位,连国资、险资都扎堆增持。

这家“以民唯美、向实而行”的城商行,到底藏着多少增长密码?

01

总资产突破7700亿,“敢贷、会贷”底气足

在银行业净息差承压、盈利放缓的大背景下,苏州银行上演 “加速跑”戏码。

2025年前三季,该行营收94.77亿元,同比增长2.02%;归母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7.12%。两项增速环比半年度分别提升0.21和0.97个百分点,在42家上市银行中分列第18位、第11位。

资产端更是火力全开:截至9月末,总资产升至7760.40亿元,较年初增长11.87%;各项贷款3685.52亿元,较年初增长10.56%;各项存款4715.15亿元,较年初增长13.08%。存贷规模双位数增长,贷款增速超存款,“敢贷、会贷”的底气十足。

02

成本减法+效益加法,息差止跌回升

净息差下行是银行业的“老大难”,但苏州银行却逆势“破局”。在披露三季度净息差数据的26家上市银行中,包括苏州银行在内有8家银行净息差环比二季度走阔,4家与二季度持平。

具体来看,截至9月末,该行净息差、净利差均回升至1.34%,环比均上涨1BP。申万宏源证券研报认为,苏州银行息差企稳回升,预计揽储成本下降、强化负债成本管控是主因。

其实,净息差走出下降通道的背后,是苏州银行一场漂亮的“成本减法+效益加法”战役。

成本“压”得稳:该行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持续压缩成本收入比。截至9月末,该行成本收入比降至31.66%,较年初大降5.13个百分点,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

效益“赚”得多:2025年前三季,该行利息净收入65.08亿元,同比大增8.90%,增速同比提升15.42个百分点;中间业务也不甘示弱,该行探索多元增效路径,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支付结算等不断创新,推出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32亿元,增速由负转正,盈利稳定性越来越强。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面对严峻的形势挑战,苏州银行成本“省”出空间,业务“创”出增量,展现出了“苏式”金融的增长韧性。

03

赋能科创企业发展,精准“输血”拓新局

作为江苏法人上市城商行,该行紧扣区域产业脉搏,围绕江苏“1650”和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聚焦“科创+跨境”“民生+财富”双引擎,给实体经济精准“输血”。

截至9月末,该行公司贷款余额2818.21亿元,较年初增长 16.70%,其中制造业、科创企业、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拉满。

尤其在科创金融领域,9月该行发布科创金融白皮书,打造“全周期陪伴”服务体系,用“6大伴飞产品+苏心科创力模型+ GOAI生态”,成为科创企业的“成长伙伴”。

04

风控拉满!0.83%不良率维持低位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苏州银行的风控实力堪称“教科书级别”。

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83%,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第7低,在17家城商行中位列第5低。

深水财经社观察到,截至9月末,苏州银行正常类贷款占比较年初增长0.08个百分点,关注类、次级类贷款占比分别较年初降低0.08、0.20个百分点。

风险抵补能力更是底气十足:截至9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高达420.59%,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5高,城商行中排第3高。

这一表现得益于该行构建的“全口径、全覆盖、全流程、全周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上线新综合信贷系统、升级大数据预警模型、建设知识图谱平台等数字化手段,实现风险识别与管控的精准化。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苏州银行凭借存贷款规模的稳增,有效对冲了息差收窄的阶段性影响,叠加扎实的资产质量管控,为经营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资产规模扩张到盈利质量提升,从风控筑牢防线到资本争相入局,苏州银行用实力证明了“扎根地方、服务实体”的成长路径有多靠谱。随着国资赋能、业务升级,这家奋楫争先、逆流而上的城商行,未来还将带来多少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