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西威黄锦昌:拥抱辅助驾驶发展新阶段
4月26日,2025中国汽车智能化创新峰会在上海车展期间举办。峰会深入探讨了座舱AI、端到端辅助驾驶、舱驾融合等前沿议题,吸引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计算系统事业单元副总经理黄锦昌发表《集智协奏价值跃升——拥抱辅助驾驶发展新阶段》主题演讲,系统阐释了公司辅助驾驶全栈技术核心逻辑。

辅助驾驶标配时代
智能化需求仍面临“技术鸿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研究报告,2024年度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NOA(高速/城区)价位区间搭载量增速:15-20万车型、25-30万车型同比增长为781.07%、749.93%,而10-15万车型同比增长699.87%。

这一数据反映了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正加速向价格更低的市场价格区间渗透,黄锦昌在演讲中指出,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快速普及,行业即将迎来"标配时代",但当前受限于成本与技术门槛,仍有大量的智能化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形成明显的"技术鸿沟"。
技术落地里程碑
舱驾融合方案实车验证
德赛西威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自研舱驾一体化解决方案已落地实车功能验证。该方案以基础配置在上海复杂城市路况测试中表现出众,有限资源下突破了闸机通过、无保护左转和效率变道等痛点场景问题,实现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功能。这标志着辅助驾驶的市场化普及迈出关键一步,有望打破智能化升级瓶颈。

在演讲中,黄锦昌分享了德赛西威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三大核心”,即硬件集成、系统融合与核心算法。硬件集成上通过SOC(SA8775P)芯片实现座舱与辅助驾驶功能一体化集成,基于成熟的模块化电路设计和标准化接口,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与系统稳定性。系统层面可在同一硬件平台并行部署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实现“一芯双系统”高效协同与资源复用。自研算法多平台广泛支持,灵活调度确保算力高效利用,模块化部署支持快速移植,通过底层算力优化与顶层算法协同,可实现强辅助驾驶、舱驾平衡、强座舱等灵活配置。
效能安全双擎驱动
多模式赋能“全链”出行生态
黄锦昌在演讲中强调,德赛西威舱驾融合解决方案以安全架构为核心基石,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集成能力,实现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再到系统能力的全链价值升级。

安全为基石。德赛西威将ISO 26262 标准融入到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流程中,通过跨域异构架构设计,保证系统安全性和独立性,系统层级最高能实现ASIL D功能安全等级;网络安全体系严格符合GB 44495以及ISO/SAE 21434要求,实现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全链”生态赋能。德赛西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在严格遵循功能安全与数据安全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复杂产品系统化能力,构建软硬解耦、开放协同的技术架构,通过产业合作灵活分工模式赋能全链出行生态,为产业发展创造安全可靠的价值增量。
辅助驾驶“标配时代”,德赛西威将通过全栈技术赋能与模块化方案输出,助力产业上下游伙伴突破研发瓶颈,快速落地兼具高性能与高安全性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共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普惠进程,让更多用户享受安全、愉悦和绿色的出行体验。
(转自:德赛西威DESAY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