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高科牵手天猫,是智能汽车新零售标杆,还是资本戏码?
山子高科“傍上”了阿里,不仅办公地址搬至阿里园区,还与天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但考虑到公司此前的“画饼式”回购及增持,此次与天猫的合作愿景能按期达成吗?
来源:摄图网
山子高科牵手天猫,智能汽车新零售标杆能落地吗?
7月4日,山子高科(000981.SZ)公告已于近日正式迁入新址办公,新办公地点位于阿里园区。
两日前,山子高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天猫与山子高科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智能汽车新零售标杆》一文。当日,公司与天猫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天猫新品创新中心的数字化能力与山子高科的汽车全产业链优势,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定制化新零售模式。
文章强调,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首个合作项目V17定制车型已进入样车测试阶段。
山子高科V17项目组人员表示,双方约定在2025年、2026年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完成V17车型开发和投产、共同建设天猫独家线上销售渠道,实施线下批量交付。文章更是提到“联合打造互联网卖车爆款车型”。
但这一愿景能如期落地吗?
“山子高科”和“智能汽车”似乎是个让人稍感陌生的搭配。公开信息显示,山子高科于2022年初进入整车行业,于2023年4月收购红星汽车获得造车资质。
此次与天猫合作的V17乘用车项目研发始于2024年下半年,山子高科预计将于2026年三季度投产(SOP)、年产销量达30万辆以上,定位上是一款为广大人群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乘用车产品。
对未来报以高预期的情况下,山子高科目前的乘用车产销量如何呢?
此前,公司G11乘用车项目于2024年7月初正式下线,预计年产销量达12万辆以上,但公司2024年全年乘用车实际产量仅8970辆。销量上,出口6523辆,销给经销商3469辆。此外,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将对整车业务进行调整,在2025年将低成本地推进新车型的研发。
我们注意到,在山子高科官宣与天猫的合作后,市场上流传着“山子高科旗下红星汽车的工厂改造后年产能达10万辆,2026年可承接菜鸟5000辆无人重卡订单”的消息。但红星汽车的实际经营情况或许并不理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上海车展前夕,有车企员工通过短视频平台反映称,红星汽车及其间接控股股东山子高科拖欠员工2023—2025年的薪资。
山子高科董事会秘书喻凯回应称,从2024年八九月份开始,红星汽车工厂的经营运转基本上处于优化状态,部分员工处于优化流程之中。
营收50亿却陷“虚胖”窘境,净资产还够亏几年?
官网显示,山子高科下辖国内外百家子公司,但公司似乎“虚胖”,甚至或将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
2022—2024年,山子高科营业收入分别为37.83亿元、53.36亿元、4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18亿元、-22.19亿元、-17.92亿元,期末净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54.77亿元、30.96亿元、12.73亿元。
根据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报告期末,净利润结转至资产负债表留存收益项目,若亏损将减少相应净资产。不难看出,山子高科净利润近两年平均亏损约20亿元,若亏损速度不出现大幅反转,公司2025年末净资产或为负值。
据《股票上市规则》,若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第一次触及后,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次一年度再次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相关标准,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此外,截至2024年末,山子高科合并财务报表未弥补亏损为133.71亿元,实收股本99.97亿元,公司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资产负债率约88%,较2022年末上升约19个百分点。
事实上,尽管山子高科的账面净利润已经表现为大额亏损,但或许还存在美化。
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应当在期末时分析其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据年报,山子高科未对2024年末合计约1亿元的关联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
回购、增持即将再度到期
根据我们前期发表的《“救市小作文”近半年后:山子高科首次回购66万元,增持无音讯》《山子高科继续“卖卖卖”,“海尔系”董事再度“唱反调”》,山子高科2024年7月27日抛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实控人增持计划在均延期6个月之后依然进展缓慢。
据公告,山子高科拟以6亿元至10亿元回购股份,公司实控人叶骥及其控制的企业计划增持1000万股股份。两份计划原定于2025年1月底到期,但期限届满,公司当时仅回购了101.46万元,叶骥方则仅累计增持4.65万股。
延期6个月后,上述计划将于本月底再次到期,但似乎与实施完成差距甚远。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回购1101.48万元,不到回购计划金额下限的2%,且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山子高科账面资金余额仅5.43亿元,低于回购计划金额下限;叶骥方则未见新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回购、增持方案最终没怎么实施,但当时相关方案抛出后,2024年7月29日至8月2日,山子高科录得5连板。
此外,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山子高科董事会秘书孙毅、证券事务代表麻菱珂、监事董黎光和李敏、董事张颖和倪海涛,以及副总裁张华芬等多位董监高集中辞职。
2025年3月,山子高科控股股东梓禾瑾芯29.88亿股限售股份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9.89%。梓禾瑾芯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叶骥名下的赤骥控股。2025年2月,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赤骥控股被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