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一院构建多维师资体系、打造高质量培训人才队伍侧记

查股网  2025-09-12 10:44  航天科技(000901)个股分析

教师节之际,全社会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气息愈发浓厚。作为“国之重器”诞生地、长征火箭的摇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是人才济济的高地,也是“师者”辈出的沃土。

近年来,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一院构建起由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一院内训师、幼儿园老师、教育培训工作者5类“师者”,共同支撑的全覆盖、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航天强国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战略智慧催生特聘教授队伍

在一院,运筹帷幄的老领导、德才兼备的老专家、技艺卓绝的大国工匠,是得天独厚的教师资源。组建以退休老领导、老专家、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的特聘教授队伍,是一院党委的战略智慧。

“我们在对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培训上,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不能形成特殊群体和宽松地带!一院在型号任务上出不起问题,在型号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上同样出不起问题!我们要持续擂响建设廉洁军工文化,打造一院型号铁军的战鼓!”一院特聘教授李光亚近期在干部培训班上的“特别告诫”,赢得现场热烈掌声,更激发了学员“带队伍,保成功”的斗志。

目前,一院特聘教授共有49人,主要为退休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工匠、老模范。此外,一院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整合高端银发人才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全新实践平台。特聘教授紧扣主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求,通过授课、课题研究、著书立说等,传递党性修养、理论经验与专业技能。

薪火传承导师引领航天新锐

20世纪80年代,一院成为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学位授权点。如今,这里已拥有48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7名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出院士、型号两总、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导师多为各领域技术带头人与核心骨干。

型号总设计师容易是导师队伍的一员。近20年间,她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带出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型号任务万无一失和为航天事业培养人才同样重要”是所有导师的共同认知——型号任务成功考验当下功夫,人才队伍成长烛照未来发展。

他们于科研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学生培养中深研理论、指导实践,在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等节点“加练”,将实战案例与严谨作风融入教学,让学生既懂理论又善解决工程问题。

淬炼内功内训师锻造实战精兵

一院每年选聘内训师并开展培训,277名来自一线的内训师形成专业全、梯队优的队伍。

2007年成为内训师的闫晓武研发的《沟通实用技巧》教程助力跨岗位协作,《如何讲好一堂课》教程让经验技巧可传承,让入职培训更有成效,加快新员工适应节奏。

此外,内训师针对各岗位所需,总结提炼经验技巧,开发多元课程,让学生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从而“淬炼”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

奠基未来幼师呵护航天梦想

航天人任务多、常驻外,航天幼儿园承接了职工的托幼需求。航天幼儿园一分园副班组长张欢从业12年。她说,航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已初见端倪,对他们的教育就是要引导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形成更有序的思维体系,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爱孩子、爱航天、爱祖国”的情感贯穿了张欢10余年的职业生涯。张欢参研了很多科技课程,致力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航天幼师心中,他们守护的不仅是航天后代,更是航天事业的未来。

专业保障构建教育培训支撑平台

如今,一院职工的教育培训已成为设计精密的系统工程,一院长征培训中心教育培训工作者承担着培训体系的规划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等任务,是这一系统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2018年进入一院教育培训工作者队伍的冯瑶通过课程大赛和工作坊,组织开发了900多门航天特色课,实施了流程设计、资源建设、上台授课全过程;支撑业务发展策划实施了法律、现代企业管理等主题的一系列培训,课程框架覆盖各层级需求,建设贴近实战的知识库。和冯瑶一样的“教育培训工作者”持续以匠心打磨,探究用培训支撑发展的“为师之道”。

一院长征培训中心主任李勇说,航天教育培训最早可以追溯至钱学森老院长,那时他们白天搞科研、晚上搞培训,为航天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航天人正是在这样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中,推动了航天事业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未来,一院还将继续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构建多维师资体系、打造高质量培训人才队伍,传航天强国之道、授人才强企之业、解高质量发展之惑。

张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