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周年 · 亲历 | “创新成就未来”的英洛华发展经
(来源:看横店)

编者按:今年是横店集团创业50周年。为传承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力量,我们围绕集团创业过程中的16个方面的主要事件,推出“50周年·亲历”专栏,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讲述集团的发展历程,展现创业精神、团队力量以及集团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成就。让我们透过这些亲历者的视角和故事,感受一代代奋斗者的热血与智慧,汲取迈向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本期邀请英洛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副主任工程师金江波,永磁事业部办公室主任、永磁六厂筹建组长吴美浩,健康器材事业部研发部副部长、重型车主任工程师徐天波讲述亲身经历,看英洛华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集磁材器件、机电智造、健康器材、电子声学等“多驾马车”并行的综合型技术企业。

英洛华新大楼
用产品成就企业
口述:金江波
英洛华旗下机电智造的主营公司是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我到联宜电机(原东阳仪表电机厂)的时候,它还没被横店集团收购。46年,我从对电机、减速器一无所知的学徒,成长为能牵头工艺攻关的高级工程师,也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多年来,联宜电机也从一家传统工厂蜕变成了一流高效动力方案的提供商。
1979年,我进了东阳仪表电机厂,先做铣床加工,后调到齿轮加工。1980年,厂里决定派人去湘西仪表厂学习,三个月下来,我们结合所学不断调整工艺,效率和质量肉眼可见地得到提升。
第二年,厂里派我到上海工具厂学习刀具工艺及检测。 回厂后,我们选择新的刀具材料,改进刀具使用工艺,改善设备调试方法,齿轮精度更高、更稳定了,刀具寿命也延长了一倍多。

上世纪90年代前东阳仪表电机厂厂貌
2000年,横店集团收购了东阳仪表电机厂,改名叫联宜电机。集团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深度的变革。联宜电机打破了“大锅饭”,新的分配机制是干得多、干得好就能拿得多,员工一下子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更关键的是集团非常重视人才和技术,当年就招聘了大量应届大学毕业生,专门请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的教授来公司授课,同时不断加大高端设备的投入。
能力跟上了,销售也同步发力。原来的“销售科”改成了“营销中心”,团队更专业。联宜电机从“摸索起步”到“国内爆火”再到“布局全球”,横店集团带来的不只是短期的破局手段,更是让企业能持续成长的“底层逻辑”,也为后来联宜电机在更多领域的突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6年,全球电动轮椅三大巨头之一的瑞典某品牌,在中国分别找电机和减速器供应商。拿到他们给的减速器图纸时,我们一下子犯了难,这种结构我们从没见过。打听后才知道陕西汉中工具厂擅长这类精密刀具和零部件加工,于是我们就去拜师学艺。明确了全过程原理,回到公司大家又边做边琢磨,最后柳暗花明,掌握了该类技术。
凭着稳定的减速器质量,联宜电机从零部件供应升级成了电机和减速器的整机供货。有了瑞典这个“标杆客户”,公司与全球电动轮椅另外两家头部品牌的合作,就顺理成章地达成了。
目前,联宜电机的产品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智慧家庭、医疗康复、安防系统、园林机械等多个领域,可以为市场提供集电机、减速器、电控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出口方面也跟着“水涨船高”,电机产品出口率大幅提升,其中,全球前5的电动轮椅品牌里,有3家是联宜电机的客户,门电机、智能割草机等电机产品也在国内外打开了市场。
“不进步就落伍”的危机感
口述:吴美浩
英洛华是国内最早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之一,前身东阳县钕铁硼磁性器材厂在1986年就成立了,后改名为横店集团稀土永磁材料总厂。
2006年,我受命带队到江西赣州筹建新的生产基地。 现在,英洛华是国内领先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同时具备研发和生产高磁性、高稳定性的粘结和烧结钕铁硼磁钢、磁组件产品的少数企业之一,已经形成了横店、赣州双基地布局。
回溯起步阶段,当时国内钕铁硼材料生产还在摸索阶段,产品主要用在中低端领域。 随着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节能电机、大型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了技术突破,对磁性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终端市场的硬性要求,让英洛华加快优化磁材配方、升级生产工艺。

随着应用领域越来越多,钕铁硼的生产工艺在不断突破。现在赣州基地是国内节能电梯和风力发电等节能环保领域核心应用材料的主力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提升产能、保证一致性,自动化是唯一出路。这场转型充满未知。钕铁硼行业自动化基础薄弱,专业设备商屈指可数,我们就自己跟设备厂家合作,一点点改造。自动化升级最明显的是机械加工环节。以前需要好几个工人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就能搞定。

2017年,我从赣州调回横店,参与横店基地新产线的建设,如今横店基地的永磁也已进入建设阶段,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贯穿始末,目标直指更低的稀土依赖、更精密的加工和更高的效率。
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三个月不进步就会落伍,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磁钢性能、尺寸的波动容忍度极低,“差不多”就是“不合格”。只有不断升级自动化、优化工艺,才能跟上市场需求。
为世界造好车
口述:徐天波
英洛华最早涉及健康器材产业领域是在2010年,横店集团想发展终端电气产业,英洛华旗下的联宜电机那时在电动轮椅、电动代步车电机领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于是在联宜电机成立了电气制造中心,这也是英洛华健康器材业务的起点。
2010年,我们推进的项目里,有两个电动轮椅相关的组件,分别是驱动组件和座高调节器。其中,为某国际高端电动轮椅客户开发的座高调节器技术难度之高被国际同行称为“噩梦”项目。我们分析了技术要求,并整合国内最优秀的供应链资源攻关,埋头苦干了数年,终于攻克了所有的难题,实现大批量产。
后来,我们接到了一家出口的电动轮椅企业第一笔整车代加工订单,客户提供电动轮椅车整车图纸,我们负责生产所有工艺路线的规划及生产制造,这也是英洛华历史上第一代健康器材整车产品。

轮椅车
这段做电动轮椅车组件和整车的经历,让英洛华看到了健康器材的市场潜力。从产业链角度看,英洛华有做磁材料、做电机的基础,再到健康器材产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当时在这一领域与国际客户合作较多,从此这一主战场就被确定下来了。
2015年,英洛华收购联宜电机,在健康器材这一领域向“三座山头”发起了猛攻。第一支队伍是与国际行业龙头开展OEM业务,第二支队伍是自主产品的国内市场开发,第三支队伍是收购成立了子公司英洛华康复,打造“英洛华”品牌。

代步车
2020年,英洛华迎来全新管理层和进出口业务团队。经过调整,“三驾马车”整合成统一的团队,即现在的英洛华健康器材事业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综合实力。首先,是统一管理人力、技术、生产、供应链和客户资源;其次,成立国内市场部和进出口业务部;其三,打造行业领先的“智造”产业链;其四,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其五,锤练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和项目研发团队;其六,长期坚持精益制造深挖潜力。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确定了国内采用“英洛华”自主品牌,国外采用ODM形式占领市场。从去年开始,重型车进入了迭代加速期,我们完成了四驱越野电动轮椅开发,客户新项目和订单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英洛华已经与全球前五大电动轮椅车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市场,每两台高端电动轮椅车就有英洛华的元素。接下来,我们也计划把一款注重人机交互的重型代步车推向国内,希望能给国内有需要的人群多一个选择。
整理手记
英洛华在磁材和电机领域的深耕,支撑起健康器材业务的发展新曲线。这里浓缩着联宜电机从传统电机企业到一流高效动力方案提供商的跨越,也是中国工厂从“计划生产”到“全球竞争”的转型缩影。“不进步就落伍”的危机感,带来持续创新的自觉。英洛华始终以自研、预研投入为支撑,靠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提升竞争力,让“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形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