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酒业以开窖节诠释“时间酿酒”的东方哲学
金秋九月,嘉祥县红太阳酒业祥酒酒庄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9月8日,第七届开窖节暨武氏祠祥酒发布仪式在庄重而喜庆的汉风氛围中盛大启幕。酒香氤氲中,汉风古韵的仪式与现代酿酒工艺完美交融,红太阳酒业以一场盛典诠释了传统并非静止于过去,而是流动于现在,并奔向未来。

来自山东省白酒协会、天津科技大学和嘉祥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国家级酿酒大师、白酒评委、各级媒体朋友以及红太阳酒业集团的经销商、供应商、核心客户代表等800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穿越时空的品质对话和万众瞩目的年度盛典。
科技引领 坚守初心酿好酒
红太阳酒业集团总经理任志刚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企业在科技创新、智能酿造、产能提升和品质优化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他强调,企业始终秉持“品质是品牌最好的营销”理念,坚持“传承创新、文化赋能”发展战略。

“红太阳酒业将一如既往把酿好酒、酿美酒作为终身使命。”任志刚表示,企业将继续为消费者奉献品质领先、文化出彩的产品,为推动嘉祥经济发展和鲁酒振兴贡献力量。

嘉祥县副县长王旭给予高度评价,指出红太阳酒业以品质为核心驱动力,走出一条“传统工艺+科技赋能”的特色发展道路。连续七年举办开窖节,将头排酒的稀缺价值转化为文化IP,成为嘉祥乃至山东白酒的标杆品牌。

山东省白酒协会副会长蒋彬认为,作为鲁酒领军企业,红太阳厚植生态酿造优势,放大特色文化价值,对山东白酒产业的守正创新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
天津科技大学张博钦博士解析了红太阳白酒的风味与健康特征,肯定了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酿造方面的创新探索,“将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庄严祭祀,头排酒开窖起酿
生态优美的祥酒酒庄内,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声,红太阳开窖仪式祭祀大典正式启幕。主礼官、仪仗队身着冕服,主祭、陪祭依次庄重登场。主礼官声如洪钟,恭诵开窖祭文:人间共生,天地同酿;窖开头排,举世共享;恭迎酒祖,承传不忘;净手静心,大地呈祥;诵读祭文,永葆安康;祭祀礼成,授旗开窖。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朗朗之声,把现场演化为一场跨越千年的礼敬之典。

净手、净面、上香;迎酒祖、诵祭文,敬美酒,红太阳酿酒人满怀虔诚。三碗酒分别敬天、敬地、敬酒神。第一碗,敬天,天有时、律可循、万物生,尚德守法愈昌盛;第二碗,敬地,地有气、粮黍盛、麦曲成,五谷丰登酒更丰;第三碗,敬酒神美酒飘香、炎黄子孙、醉千杯。古乐悠扬、庄严隆重的现场氛围,让现场的嘉宾们仿佛穿过历史的长河,身临其境于古代祭祀的仪式场景。

“吉时到,起窖”,随着号令声响起,“头排酒”起窖开酿,四位开窖师傅揭开窖池表面的封闭层,开始下第一锨,执礼合颂“白露丰润,紫气东来”;二锨起,执礼合颂“窖开头排,绵柔传世”;三锨起,执礼合颂“天地同酿,艺人合一”。酒醅出窖,手工装甑,头排酒出,开窖礼成。

酒之肇始,本于礼、载于道、归于诚。敬天地、祭先祖、启窖封,红太阳酒业以一场巍然盛仪,重现华夏酒礼的壮阔源流,将一个浓缩着中国白酒精髓的文化史诗,跨越千百载历史长河,再次完整地呈现在来宾面前,表达出红太阳酒业对中国酒文化和礼仪文明的最高礼敬。

品质,是一场众人的修行
红太阳的酒,何以醇厚?答案不在某一个人、某一环节,而在“众人同心”。从粮农的耕作、曲师的守候,到质检的严谨、品酒师的敏锐——这是一条融合信任与时间的链条。一部主题为“匠心品质、我来见证”的纪录片,在活动现场拉开帷幕。纪录片从种植户、制曲师、酿酒师、质检师、品酒师、品控师、供应商等七位代表的视角,讲述了红太阳酒业如何同心同力酿好酒的故事。
酒的醇厚,源于天地,成于匠心。从风土间的粮食孕育,到曲块中的微生物魔法;从窖池内的发酵守候,到实验室的精准把控;从舌尖上的风味雕琢,到全链条的品质护航——这七重品秩的淬炼,是时间与技艺的合谋,更是无数守护者的无声誓言,阐述着“众人同心筑质,时光酿酒见真章”的品牌精神。

非凡品质,源于众人之功;传世佳酿,成于共守之心。纪录片中七位来自不同岗位、身肩不同职责的代表,共同登台宣读品质宣言。恪守同一个标准,融入同一个体系,共担同一份使命。洪亮的宣言,既是对传统酿酒文化和传承匠心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严守质量防线、筑牢品质基石的庄严承诺。

在活动现场,济宁市政协原常委、市规划局局长韩连绪,济宁市政协原常委、市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道雨也应邀莅临出席,并现场挥毫泼墨,为红太阳酒业题写了书法作品。白酒源于五谷、成于时光;书法起于笔墨、归于心性。书法醉人与酒共,酒道书艺亦相通。一幅幅极具收藏价值的墨宝丹青,犹如一座座连接美酒与艺术的桥梁,为开窖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封藏,是时间艺术的开始
新取出的头排原浆,清亮如玉、醇香如兰。但它尚未完成。真正的酒,始于封坛之后。在恒温恒湿的麒麟窖中,陶坛静立,一如沉睡的史书。它们将在黑暗中默然醇化,在时间里重新诞生。封坛,不仅是一种贮藏手段,更是一种东方酿酒哲学:将此刻交予未来,让时间成为最珍贵的配料美酒的诞生,需要匠心的酿造,需要时光的酝酿。十二位身着传统服饰的酿酒师傅迈着沉稳的步伐,把当天酿造的头排原浆缓缓抬出。长达180天发酵的酒醅,经过时光历练的层层演绎和酿酒匠人的精雕细琢,升华而成的珍酿琼浆,犹如清冽的玉液一般,呈现在现场来宾面前。

六位特邀嘉宾和首席酿酒师,现场对头排原浆酒进行鉴评。举杯齐眉观其色,俯首轻嗅闻其香,小口细品尝其味。其色清亮如玉,其香醇厚如兰的头排酒,赢得了品鉴专家的一致称赞,给予了“香气优雅细腻、口感丰满舒适,回味悠久绵长”的高度评价。

原浆头排酒,披上大红绸,鉴评嘉宾挥毫泼墨题写美好寄语和封藏日期。公证人员现场宣读公证词,以法律之名确认这批原浆头排酒的封藏时间、数量品质,为每坛酒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认证。这一刻,文化艺术与法律公证相得益彰,既提升了原浆头排酒的文化收藏价值,也建立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度信任。

佳酿天成,封坛承愿。在莅临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众多懂酒之人、爱酒之士进行了规模盛大的“百人封坛仪式”,六百多位经销商、终端店和消费者代表依次进行封坛。封好的酒坛在众人瞩目下送入藏酒区开启岁月陈化。在祥酒酒庄的麒麟酒窖之内,一排排陶坛阵列其中,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坐听风月,默然醇化。封坛祈福,不仅让美酒在岁月里生生不息,让佳酿在时光里荏苒留香,也表达出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对酿酒匠艺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石不语,酒以传文
本次活动最为厚重的环节,莫过于“武氏祠祥酒”的发布。武氏祠汉画像石,沉默两千年,刻有神话、历史与人间烟火。而今天,红太阳以酒为媒、以瓶为纸,将石刻的祥瑞“再书写”于瓶身之上。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为型,星君龙雀为饰——这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一场文化的转译:让石上的史诗流动起来,进入日常,成为可品、可藏、可流传的生活艺术。位于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村的武氏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群,被誉为“石刻上的史诗”,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瓶画并称为世界三绝。从中国最早的石狮子到现存最古老的汉碑,从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到孔子见老子的历史典故,从车马出行的社会风貌到酿酒宴饮的生活场景,武氏祠石刻不仅是记录文化盛景的艺术珍品,更是记录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以传承中华文化和祥瑞文化为己任的祥酒,传播发扬汉代画像石艺术瑰宝,以高品质美酒为媒介,限量推出“武氏祠与祥酒品牌”联名文化艺术酱酒产品,让古老的汉画像石艺术以更亲切、可感知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伴随着特邀嘉宾登台宣布首发,“武氏祠祥酒联名款”文创新品正式发布上市。

飞人谷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文峰,现场讲述了“武氏祠祥酒联名款”的文化内涵与设计理念,这款产品的瓶型设计,源自汉代青铜器卓越技艺的国宝之作——错金银鸟篆文铜壶,以天象为脉,以古器为骨,融星君巡宇之宏规、龙雀衔云之祥瑞于一体。华彩灵动间流光铄金,浮雕祥纹中藏纳乾坤,每一处细节都深植华夏文明基因,皆是对东方美学的致敬,尽显高端大气、熠熠生辉之美。
把石上的祥瑞酿进酒中,融为酒体的醇厚包容,让陈年基酒像石阙般历经时光淬炼,这瓶酒,让汉代祥瑞从石上醒来,在杯中重生。从武氏祠到世界酒桌,祥酒,让嘉祥的‘祥’字,成为世界的共同祥瑞语言,而武氏祠祥酒,则是嘉祥递给全球的文化请柬。

同期启动的“民间品酒师大赛”,则暗合另一重深意:酒,终须入人间、上餐桌、进杯盏。专业与民间并不相悖,技术的尽头是人文。让消费者会品酒、懂酒、爱酒,才是对酒文化最宽阔的传承。首届“红太阳酒业集团民间品酒师大赛”宣布启动,红太阳酒业总工程师、首席酒体设计师孙守营讲解了大赛细则。举办品酒师大赛,既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白酒文化盛宴,也是一次传统酿造技艺与当代消费体验的深度互动。通过极富创新性、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品酒赛事,在与广大消费者建立深厚情感联系的同时,也为民间高手搭建了展示才华、交流心得的平台。

七年来,红太阳的开窖节早已超越一场活动,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地域认同、一次年度共期。它向我们证明:所谓传统,并非静止于过去,而是流动于现在,并奔向未来。酿酒如修史,须沉心、须敬事、须有众志,更须交给时间去做最终的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