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的年轻人,已经吃起了东阿阿胶

查股网  2025-09-10 08:30  东阿阿胶(000423)个股分析

(来源:刘润)

东阿阿胶,还在狂奔。

前段时间,东阿阿胶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30.5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呢?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

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去年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东阿阿胶实现了59.2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5.57亿元的净利润。这个净利润,是2019年以来的新高。公司的毛利率,也升到了72.42%。是近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东阿阿胶是在一份尤为亮眼的业绩的基础之上,又往前迈了一步。

这就厉害了。要知道,就在几年前的2019年至2020年,东阿阿胶曾经陷入过极其严重的经营危机。2022年初的四个月里,公司的市值从324亿元,一路下滑到了不足200亿元。2023年,还一度传出过“濒临破产”的消息。

那么,这场“翻身仗”,是怎么做到的?

原因很多。有人归功于“数字化”转型。有人归功于“精细化”管理。还有人,归功于“年轻化”战略。

是的。年轻化。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东阿阿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年轻人的产品。比如,像零食一样开袋即食的“桃花姬阿胶糕”。可以随时用牛奶、咖啡冲泡的速溶阿胶粉“小金条”。各种各样的阿胶软糖。甚至阿胶奶茶。数据显示,光是“桃花姬”这个单品,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而在线上这个年轻人的主战场,东阿阿胶的收入增速也超过了50%。在一些直播间,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已经超过了一半的占比。

这一届的年轻人,已经吃起了东阿阿胶。这一届的年轻人,也在某种意义上救活了东阿阿胶。

这就有意思了。东阿阿胶的核心用户,不应该是中老年人吗?这里头,怎么还有年轻人的事儿?

和你分享一点我的看法。更具体一点来说,是这么一个词。

我称之为,赎罪经济。

什么是“赎罪经济”?

简单来说就是,今天的市面上,有这么一类商品。它们能提供一种非常特别的价值。那就是,让你“心安理得”。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边,是各种媒体上无处不在的健身博主、完美身材。那些清晰的马甲线,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会提醒我们要自律、要健康。另一边,又是深夜的外卖软件,商店里的甜品,各种风味的美食,在告诉我们要快乐、要享受。

这种矛盾,投射到我们的内心,就变成了一场拉锯战。一边,是“我应该更健康”的焦虑。一边,是“我就想吃这口”的渴望。这种拉锯,会体现在我们每天的消费选择上。左手,买了双层芝士牛肉堡。右手,就必须有一瓶“0糖0脂0卡”的气泡水。

这种“精神分裂”,本质上是一种精心计算过的心理平衡仪式。

当一个年轻人吃下一颗阿胶软糖的时候,他真正在乎的,可能不是那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阿胶成分。他在乎的,是吃完一顿火锅之后,内心还能不能重新归于平静。

那份“我今天也为健康做了点事”的安心感,可能才是这颗软糖最大的价值。

因为它会告诉你,没关系,刚才那顿火锅,不算数了。

于是,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市场,开始出现。数据显示,中国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6.6亿元,上升到了2020年的117.8亿元。功能性软糖市场,从2014年的32亿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140亿元。养生零食市场,也预计将在2026年,达到惊人的7514亿元。

可是,这么奇怪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怎么就撑起了这么庞大的市场?

我们以前讲过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

今天我们就不复习复杂的定义了。只讲一句简单的白话。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为不同的事,开了不同的账本。比如,“人情往来”的账本。比如,“日常开销”的账本。当然,也有“健康与自律”的账本。

每当做了“不健康”的事儿,我们就都是在这个账本的“借方”,记下了一笔负债。

今天熬夜刷剧了?对不起。欠下一笔。没忍住吃了一块蛋糕?再欠一笔。坐了一天都没站起来过?又欠一笔。

这笔债,不是钱。但是,会变成一种心理压力。一种,“我又搞砸了”的负罪感。

日积月累,这笔债会越欠越多。而这种负债累累的感觉,会带来失控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失控感,是人类最深的恐惧之一。

那怎么办?

很简单。平账。

既然可以有“借方”,那也可以有“贷方”。这个时候,能“赎罪”的商品,就体现出价值了。它是一笔可以让你快速存入“健康与自律”的账本的“健康信贷”。它能帮你把账做平。

东阿阿胶的软糖,就可以是这笔“信贷”。

当你撕开包装,吃下软糖的时候,“还款”的动作,就已经在心理上完成了。账平了,内心的焦虑警报,也就暂时解除了。你的生活,又回到了自己的掌控之中。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了一场混乱之后,终于把房间收拾整齐了一样。

至于“阿胶是不是真的有用”,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毕竟,这个问题,其实依然有不小的争议。

真正重要的,是那个“吃下去”的动作,是那场“补偿”的仪式。

所以,你看。

今天很多年轻人在买的,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补品,而是通过消费,外包自己的“意志力”,换回一份内心的“掌控感”,一种快速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的工具。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今天很多有趣的商业现象。

比如,那些能够“赎罪”的商品,是怎么被卖到消费者手上的?

首先,是“赎罪”的门槛,足够低。

过去吃阿胶,那是件大事。要买阿胶块,回家用文火慢炖。这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但也极其麻烦。现在,撕开一颗软糖的包装,丢进嘴里,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钟。比点一份外卖还快。

补偿行为,要比放纵行为本身,还要简单。

其次,是“负罪”的瞬间,足够准。

它们的名字,不叫“养生”,不叫“健康”。它们的名字,叫“熬夜修复神器”,叫“火锅刮油伴侣”,叫“加班回血能量棒”。它们瞄准的,是负罪感特别强烈的瞬间。它们卖的,是特定场景下的“心理急救包”。

它们不定义功能。它们定义场景。

最后,是“不完美”的故事,足够新。

你不是在“一边作死,一边自救”。你是在“朋克养生”。

你不是意志力薄弱的小馋猫。你是懂得平衡的智慧生活家。

你不必为你的不完美感到羞愧。你应该为你的不完美感到自豪。

这种营销方式,我称之为,负罪感营销。

当然,这种营销方式,也有硬币的另一面。

比如,它有它的风险。这到底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救赎”,还是一种“文字游戏”?比如,它有它的争议。这到底是一种“情绪解药”,还是一种“智商税”?商品的价值,到底应该是物理的、可验证的,还是说,只要能提供心理慰藉和情感满足,就可以?比如,它有它的悖论。那张方便快捷的“赎罪券”,会不会反而成了我们通往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通行证”?因为喝了无糖可乐,就心安理得地多吃了一份炸鸡。因为吃了燃脂糖,就理直气壮地放弃了晚上的运动。我们会不会非但没有被拯救,反而陷得更深了?

这一切,都让“赎罪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

它一边告诉我们,想要赚到今天的钱,就得理解今天的年轻人。想要理解今天的年轻人,就得知道他们在乎什么。

又一边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里,人们的渴望、焦虑,和挣扎。

过去,商业是提供确定性的解决方案。我有一个问题,你给我一个答案。

现在,商业也开始提供充满弹性的和解方案。我有一个问题,你帮我消灭问题。

我们能更好地和那个渴望享受,又心怀焦虑的,不完美的自己,达成和解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理解了这一切,我们或许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这一届的年轻人,理解了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这个,充满了矛盾,又充满了机会的,消费时代。

观点/ 刘润 主笔/ 二蔓编辑/ 歌平版面/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第2712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抓取本文内容,用于训练AI大模型等用途

PS:亲爱的朋友,距离2025“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还有45

为了这场演讲,我一刻不敢停歇。我会把这一年咨询、参访、请教、游学的精华,浓缩成一场4小时的演讲,向你汇报。我为你准备了历年演讲的PPT、回放以及全文稿。欢迎你添加小师妹领取。

线下门票也已同步开售,现在购买,还可以享受早鸟优惠价。

品牌推广|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转载开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

品牌推广|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转载开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

品牌推广|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转载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