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皇庭广场遭司法拍卖,皇庭国际退市风险高悬

查股网  2025-09-10 15:15  皇庭国际(000056)个股分析

一场关乎皇庭国际生死的司法拍卖今日拉开帷幕,深圳CBD的“钻石之心”皇庭广场以30.53亿元的起拍价等待新主,而这可能直接导致一家上市公司的退市。

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的皇庭广场于2025年9月9日上午10点正式在京东网司法拍卖平台开拍。这场拍卖吸引了超过3万人围观,但截至9日午间尚未有人报名出价。

这场拍卖的背后,是皇庭国际(000056.SZ)持续五年的债务危机和累计超过44亿元的亏损。作为公司最核心的资产,皇庭广场的拍卖可能成为压垮这家上市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核心资产遭拍卖

皇庭国际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资产晶岛国商购物中心(即深圳皇庭广场)及相关附属设施、设备于2025年9月9日至10日被司法拍卖。

起拍价定为30.53亿元,相较于评估价43.61亿元折价30%。截至2024年末,深圳皇庭广场的账面价值高达57.5亿元,占皇庭国际总资产的71.57%。

这块位于深圳福田区中心区的商业资产,对皇庭国际至关重要。2024年,深圳皇庭广场项目实现营收3.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6.03%。

皇庭国际自2020年起已经连续五年陷入亏损困境。2020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2亿元、-11.57亿元、-12.31亿元、-11.27亿元、-6.4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超过44亿元。2025年上半年,皇庭国际预计继续亏损1.4亿至2亿元。

公司解释称,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有借款融资涉诉导致融资成本上升,上半年财务费用金额高达约2.94亿元。

债务危机根源

深圳皇庭广场被拍卖源于2016年的一笔关键融资。当年,融发投资以该物业为抵押,向中信信托借款30亿元,期限至2021年3月。

由于皇庭国际2020年开始陷入财务困境,资金链逐渐紧绷,2021年贷款到期时,仍剩余27.5亿元本息逾期,直接触发了中信信托的司法查封程序。

2024年7月,该笔债权被转让给光曜夏岚(深圳)投资有限公司,危机进一步升级。

为解决债务问题,皇庭国际2022年2月启动债务重组和重大资产出售。两次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挂牌价格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仍未找到买方。

2022年11月,皇庭国际与连云港丰翰益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丰翰益港计划通过债权置换股权的方式收购融发投资。

但截至2025年7月31日,皇庭国际公告显示仍未与丰翰益港达成一致意见方案。这场谈判已持续近三年之久,成为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皇庭国际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明确表示,深圳皇庭广场司法拍卖成交后,公司未来存在可能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1的财务类强制退市的风险警示情形。

公司当前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截至一季度末,皇庭国际账面现金仅剩9193万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达40.13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7.12%,净资产仅剩2.76亿元。2024年皇庭国际筹资活动现金净额为-4.49亿元,同比下滑128%,融资能力基本枯竭。

转型失败雪上加霜

皇庭国际试图通过跨界半导体行业扭转业绩,却令财务状况“雪上加霜”。2022年12月,皇庭国际完成对德兴市意发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27.81%股权的收购,合计确认商誉2.11亿元。

由于意发功率连年亏损,皇庭国际2023年、2024年合计计提意发功率商誉减值准备1.54亿元。

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意发功率实现毛利润-1538.5万元、-984.7万元,合计亏损2523万元。意发功率收入也从2022年的1.51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7267万元。

皇庭国际在公告中表示,正在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包括债务化解在内的整体和解方案。后续双方若能达成和解,可能存在法院撤销本次司法拍卖的情况。

公司也在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接洽,探寻替代方案。然而,倘若谈判破裂,债务重组以及资产出售计划极有可能全面终止。

截至2025年3月末,皇庭国际的控股股东皇庭产业控股已质押1.81亿股公司股份,股权质押率为100%,高质押率背后隐藏着平仓风险。

皇庭国际的股价已跌至2.76元/股的历史低位,市值仅剩下32.6亿元。

截至2025年9月8日收盘,皇庭国际报收于2.79元,下跌3.46%。9月8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719.87万元,占总成交额12.79%。

拍卖台上,皇庭广场的竞买人除了需支付竞拍价款,还需承担截至移送拍卖时案涉不动产暂欠的管理费约1631.87万元、水电费约740.06万元。

即使拍卖成功,皇庭国际也难逃退市风险警示;如果流拍,公司则面临更严峻的资产减值压力。这家昔日在商业地产领域熠熠生辉的明星企业,正站在退市的边缘。